42 冯巩(2/3)

能在球场上指挥、协助队友获胜的,那么在经过学习后,在战场上也必然会胜过常人。

并且,类如苏家兄弟这样的,不管是因为角抵众,还是因为眼光过人,只要能在球场上服众的,那么放在战场上,也必能取得威望。

荀贞来亭中日浅,对里民们绝大部分都不熟悉,不了解他们的能力,如果按照常规的办法,一个接一个地去接近、熟悉的话,不知要费多少时间!怕是一年都不够。而用眼下的这个办法,半个月、至多一个月就够了。或许不能够熟悉所有参与“备寇”的里民,但至少对那些在场上竞技的里民会十分的了解。而就目前来说,他已基本熟悉了十二个人。

……

今天来得早,还有时间再踢一场。

第一场结束后,休息了小半个时辰。荀贞和里民们谈笑风生地说了会儿话,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宣布开始下一场。

相比昨天,今天报名的里民极多,昨天是两队各有十几个,今天加到一块儿足有三四十人。只北平里一个里就报名了十来个。——荀贞估计,其中应该有不少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奔着“五斗米粮”来的。

不管他们是什么心思,只要肯报名,荀贞就欢迎。

第二场比赛仍然是各由前队、后队分别组队。这一次,后队上场的不再是以苏则、苏正为,前队上场的队员中包括了史巨先在内。

荀贞对史巨先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毕竟他们认识的比较早。

在比赛开始后,他特别注意了一下史巨先,不过很快就现,史巨先的球技并不好,力量也不是特别出众,基本没有和对手硬碰硬的,但身手灵活,跑得特别快。荀贞忍不住转脸,看了眼在场外给自家队员加油的陈褒,难怪他俩关系好,原来在敏捷灵活这一点上气味相投。

……

荀贞全神投入场上,希望能从中现良材,没有注意到冯家的幼子在第二场比赛开始后不久悄然离去了。

冯家的幼子名叫冯巩,今年二十岁,刚刚加冠,正如亭中对他的评价,“是个场面上的人”,年纪虽不大,但为人处事与其父截然不同,喜击剑、弹棋、斗鸡、蹴鞠,也好结交豪杰。

荀贞去他家的那一天,他没在家,而是和本乡富高家的公子一块儿打猎去了。待得打猎归来,听家人说了荀贞登门造访之事,也听说了荀贞拒绝接受他父亲所出之米粮,他当时就觉得他父亲做得不对,尽管在去年他父亲也是用同样的办法对待郑铎的,但荀贞乃荀氏子弟,即使只是个“小小的亭长”,也不该如此无礼粗鲁。

紧接着,就又出现了荀贞用蹴鞠来操练乡民的事儿。

操练的头一天,上百人,有骑马的、有步行的,尽带兵器,浩浩荡荡,吓了当时在角楼上瞭望的宾客一跳,还以为是冲着他们家来的。他闻讯后,登楼远观,本以为荀贞会和上任郑铎一样,最多教教乡民们击剑、手搏之术,但却惊奇地现他居然组织里民蹴鞠!

他本就喜好蹴鞠,干脆带了贴身的大奴赶来观瞧。

到了场上不当紧,他才现在场上踢球的人中竟然有东乡亭的江禽、高甲、高丙诸辈。江禽、高甲、高丙等人都是东乡亭的轻侠少年,他早知其名,也曾在一处喝过酒、赌过钱,知道他们都是心高气傲之辈,却怎么肯巴巴地跑来、甘愿参加本“亭”的备寇,并主动上场踢球?

昨天他回去后,派人打听了一下。他虽不是轻侠,但耳目灵通,打探之下,方才知晓原来是因为荀贞善待许母的缘故,引得江禽、高甲、高丙诸人倾心。他将此与之前荀贞拒绝他家所出的“五十石米粮”联系在一块儿,越觉得他父亲这件事做错了。

一个出身“颍阴荀氏”,并能“招揽本地豪杰”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简单地以“亭长”视之!

至今为止,一天半的蹴鞠,两场多的比赛,荀贞大多数的时间在观察上场的球员,以图现良材;而冯巩大多数的时间则是在观察他,越观察,越惊讶。

荀贞待人,不管是对江禽、高甲、高丙等“外亭”的轻侠,还是对“本亭”苏正、苏则、史巨先等本地的轻侠,抑或对普通寻常的里民都是一个模样,温文和气,可却总能在“温文和气”中使人心服口服地听从他的意见。

杜买、黄忠、陈褒诸人都是亭中老人,荀贞才来任职几天,但这些人对他却都执礼甚恭,毫无半点不敬的态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