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贷款到位腰杆硬(1/1)
孝明天皇御旨都发出来了,但凡是个要脸的人,也不可能今天张嘴,明天就改口啊。想要收回成命,怎么着也得一来二去,谈上三五个月,最后事不可为,再收回成命不是。
阿部正外奉命前来,里里外外忙得焦头烂额。宫里面的孝明天皇要敷衍,宫外面的公家要游说。还需要警备越来越嚣张的尊攘分子,天天吃饭睡觉都不安稳。
到是松平庆永,在听了桥本左内的禀报之后,心下颇为激动。高杉晋作带来的计划,其实和他设想的计划也差之不多。
他原本的目标就是逼忠右卫门到京都来,通过再次向天皇朝拜的行为,明确日本的君臣体系,削弱将军作为武家栋梁,天下诸侯之首的身份地位。进而使得忠右卫门只能进入所谓的全国诸侯公议之中,争夺权势。
毕竟松平庆永迷之自信,认为自己一定会比忠右卫门更得人望,能够掌握整个诸侯会议,进而担任日本帝国宰相,虚君立宪,统领全国。
当然啦,这一次还是那么一回事,私下结盟是结盟了。松平庆永照旧嘱咐桥本左内,如果忠右卫门真的上洛了,而且最后不肯召开诸侯公议,要实行兵谏。也务必让长州藩的人先上,等长州藩的人打响了第一枪,咱们再上。
这事情当年桥本左内已经干过一次了,因为这个事情,长州藩的家老益田弹正还在命令下,切腹自尽了呢。福井藩的主要大臣,都被幕府寻来,在现场排排坐,看着人家是怎么切腹的,然后又是怎么被砍下了脑袋。
所以桥本左内非常清楚这一套“哲学”,手拿把攥。
两人密商结束之后,松平庆永就开始了新一轮的串联。他倒也不能说是完全的异想天开,毕竟在眼下,一大帮诸侯,或是派遣了家臣,或者本人亲口,都向他保证了一件事。也即如果能够实现虚君立宪,则一定拥护他掌握权柄。
那场面,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北洋政府府院之争的时候,黎元洪和段祺瑞互相攻讦,各自不平。这时候张勋跳出来,试图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表面上喊得当然是复辟清廷,实际上则是准备自己掌握天下大政。
当时北洋各路军阀,有的人是真聪明,有的人是望风向,有的人更是准备做黄雀。但是他们不约而同的拥戴张勋担任北洋一十三省同盟大都督,而且还歃血为盟,签字画押,表示自己愿意支持张勋打进京师,复辟清廷。
至于结果嘛,就不必多说了,白送了段祺瑞一个“再造共和”的大名。而那封众人签字的血书,被人花了重金,从张勋的保险箱里面盗了出来,彻底消失。
如今这些诸侯是不是和那帮北洋军阀一个想法,咱们不得而知。但是松平庆永却笃定这帮人肯定想要争权夺利。只要这一点明确,那么他认为,凭借自己的智慧,完全有办法把他们玩弄在股掌之间。
而且仅从他个人的目光上来看,事情的发展,和他的预料几乎完全相同。尤其是长州藩主毛利敬亲,以及伊予宇和岛藩主伊达宗城,都对他的想法十分的赞同。
当然啦,他也没有傻到直接来一出封官许愿。因为无论是哪一个人,其最终的目标,都一定是夺取整个日本的大权,而非是与人分享权力。
哪怕你做内阁总理大臣,我做内官官房长官也一样。凭啥大伙儿都一起倒了幕,你做老大,我做老二啊?
基于此,松平庆永暂时模糊了这个关键点。而是先努力同诸侯们展望未来,咱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德川幕府。幕府要是不倒的话,剩下的其他东西,那都是空中楼阁,谈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咱们先劲往一处使,把幕府将军德川忠正给扳倒,这才是当务之急!
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搁置争议,共同奋斗了。
…………………………
“全部解到横滨了?”忠右卫门大喜过望。
“已经解到!”助六也十分高兴。
去年向英法所借的六百万英镑贷款,在扣除了百分之四的手续费和好处之后,剩下的五百七十六万英镑,以金银现货的方式,全部交割给了幕府。
英法两国也算是豁出去了,幕府要求钱到位才能够派遣传教士和拓展居留区。所以巴夏礼和贝利考特从上海、香港、新加坡、孟买、加尔各答、本地治里等地,全力调运现金,送至日本。前后一共也不过就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
钱送到,两位公使就开始忙着修筑教堂。然后带领测绘人员,到居留区旁边圈地去了。
如今钱已经在传习队卫兵的护送之下,送抵江户,准备在夜间送入城下的金藏之中。这笔钱到位,忠右卫门便算是安了一半的心。
“且不收入金藏。”忠右卫门现在是未料胜,先料败。
“是送往上野宽永寺?”助六立刻就猜到忠右卫门的想法。
本来幕府就不缺钱,这钱暂时存起来完全没问题。将来要是天下得安,再拿出来用就是了。若是幕府兵败,钱在外面的话,就还有再起步的资金,能够拉起队伍接着打。
“先奉宽永寺,伺机而动。”忠右卫门点头。
“明白。”
很快第三仙台师的部队就将要抵达下野日光,等军队安置完毕,这个钱就可以转运去日光。别得不说,有四千大军保护,这个钱也能够更加安全不是。
两人一番商议,天便也黑了下来。事不宜迟,立刻派人去宽永寺布置。日本桥火车站这边,则是安排幕府最为亲厚的第一江户师第一大队,专门搬运转送。
五百七十六万英镑,就这样消失在了江户茫茫的月色之中。
前几日还有些犹豫和慌乱的幕府方面,顿时表现出了某种不可思议的“亢奋”。当催促忠右卫门动身的文书,送抵江户之后。幕府直接公开表态,诸侯公议已是幕府积年之定例,就应该在江户开。
这京都我是不会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