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回声(1/3)
“所以您要找什么?”灯焰热度顺着劣油的黑烟升腾,隔着厚茧隐约刺痛指掌,库普缩了缩手,用尽量远离火焰的提捏姿势把它举过肩高,使火焰能照至前方克拉夫特脚下的台阶。
“坦白来说,我不知道。”
克拉夫特缓步沿螺旋甬道向下,小块石砖垒成了它的前半段,用拱券撑起泥土中的小空间,比较高大的人需要站在中间、稍注意低头才能不撞上。
些微不可避免的渗水从砖缝间渗出,积聚成垂挂在濡湿弧顶的液滴,溶有使其呈一种混黄色泽的土灰,在有限的光照下像缓慢生长搏动的卵囊。
这段砖石承重结构足有三四十级阶梯深度,单调得没有任何表达意图的文字或花纹篆刻,只求其实用性。
下降的尽头处,一块刻有圣徽的大号砖石嵌入壁中,被水分和反复的抚摸打磨光亮,其后较宽敞的四方形通道取代了砖拱甬道。
并不是因为突然领悟了水泥技术从而能直接粘合石砖。比起“建造”,或许用“开凿”来形容更为贴切些,通道已经穿过深厚的泥土,在岩层中继续前进。
很有几何感的岩壁上保留着笔直的切割线,竖直或水平地行走,微凹或突出,分节递进,显示出其曾经的身份,一座采石场。
继续向前,通道的宽度愈发可观,可供两人并肩行走,两侧向旁边扩展出掏空后留下的方形小室,或许也曾被用作中转、处理石料的用途。
建造大量地上建筑的需求,驱使着人们不断从地下开采石料,同时扩展着岩层中的空间。这里看起来石质坚固,无需多考虑坍塌问题,可供自由发挥。
排列的切割线间还能找到些边角落里浅刻入的图案,似乎是当时石匠闲暇中信手而为。
这个地下空间大部分时候都是无意义的。地底难以流通的空气、光照问题严重限制了对采石场用途的想象,毕竟只要是个脑子正常活人就绝对不会愿意在在此呆上超过一天;阴湿环境也注定了它不适合做仓储。
不过事实证明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没有用的东西。
一些古怪构造展现出来,那是些平行于地面的石龛,呈粗糙的长条形,边角凌乱圆钝角,与采石形成的平直痕迹截然相反,是在潦草的赶工中直接凿成,只会产出细碎废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