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2)
明公们也承认,陛下这八个字对天择论总结的非常到位,天择论讲的就是就是自然对物种演化的干涉,除了天择论之外,就是人类活动对物种演化的干涉,人择论。
“这东西要是给泰西那些传教士看到了,怕是要怒火中烧,讨伐大明了。”王崇古倒是觉得这天择论,完全跟神创造了世界背道而驰,天择论会得到一个自然而然的推论,人类本身才是自己的神。
因为人在做干涉,在做选择,在对植物、动物进行全方位的干涉,门头沟的大蛾子、宝岐司的种苗、大宁卫围场的马种等等,都是人类干涉的结果。
泰西的教廷影响深远,这玩意儿流传到泰西,一定会被教廷列为禁书,这可是倒反天罡,动摇教廷根基的妖书。
大明完全没有这种担忧,本来就是以人为本,李成梁都把龙王庙给轰了,也没见龙王翻江倒海,要斩了李成梁的意思,毕竟李成梁真的有火炮。
“但是后面的内容,就值得商榷了。”张居正示意大家往后看,前面的天择、人择,都是践履之实,物种在繁衍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变化,自然环境的改变选择了这些变化,人类的干涉比自然环境更加直接,而且目的性更强、演化速度更快。
后面部分,则是人择论证华夷之辨。
中国人口众多,从先秦时代起,中原的人口远远领先于世界,人口基数的庞大,造成了人的变化在增多,而春秋战国八百年乱战,残忍的人为选择开始了,长得矮小、力量较弱、不够聪明的人在残酷的内部倾轧中不断死去,子孙后代变得愈发强壮,而后就是更加残忍王朝轮回。
王朝轮回的战争强度,每一次的人口大衰减和战后人口增加,社会的剧变,让人自身演化进一步加速。
人口决定了变化,剧烈的动荡选择了变化。
在天择论里,天择的速度远逊于人择速度,因为自然环境变化,都是百年计算,但是人有目的的选择,烈度远高于天择,而中原的战争强度、人口变化的剧烈程度,都远高于世界,继而论证了华夷之辨。
即:数量庞大的人口才能出现更多的变化,而更加剧烈的人择,选择了变化,让无法适应的人淘汰,导致中原人的体魄、智力等本性,远大于世界其他人。
“说的其实蛮有道理的。”礼部尚书万士和首先对解刳院的天择论、人择论,人择大于天择、中原庞大的人口和残酷选择、横向纵向两方面更大规模的变化与选择,导致中原人本性优于世界其他人。
逻辑自洽,没有问题。
张居正眉头紧锁的说道:“有道理吗?泰西的船舶制造曾经获得过商品优势,若非陛下锐意开海,这个优势会进一步的扩大。”
“我不认为这种论点有利于大明,泰西在罗马灭亡后的思辨如火如荼,大旅行文化,让这些思辨的效率变得更高,这种优越论,是故步自封起点,是中原文明的生死之敌。”
“大明已经如此强大了,停下脚步,安享太平就好,这不就是当初兴文匽武的起点吗?”
“诚然,天择人择论,可以解释许多我们无法解释的现象,前面的部分值得肯定,但是后面的部分,还是不要宣扬的好。”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两宋富甲天下,文化及其兴盛,那种瞧不起任何人的傲慢,让两宋上下都没有看到危险在酝酿,北宋亡于金国,南宋亡于胡虏。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陈刚立纪,救济斯民。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已经进行过一次了,如果还是抱着华夷之辨,目空一切的活着,那还能期望着中原再出一个朱元璋不成?
这种幸运,凭什么每次都降临到你汉人的头上?
这就是张居正反对《天择论》、《人择论》的原因,他是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这种刻意制造傲慢的风力言论不可取。
大明很强,但还不够强。
“不包括其他因素,只是说人这种生物上的变化和选择。”万士和补充说道。
“那也不行。”朱翊钧直接开口说道:“天择、人择讨论变化和选择,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值得广而告之的,但是后面部分的优越论就不必了,止于文华殿就是,傲慢和自大,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即便是戚帅,每战必虑败,再虑胜,而后百战百胜。”
“膨胀和自满,绝不可取。”
朱翊钧给这场讨论定了调,这是风力舆论的塑造,就是解刳院说的再有道理,这种傲慢和自大,都是阻碍大明锐意进取的绊脚石。
“臣等谨遵圣诲。”万士和无奈只好俯首领命。
陛下总是有一种古怪的迫切感,大明中兴虽然还没完成,距离当初永乐当年的盛况,还有些距离,但陛下的迫切感,对大明强大的迫切感,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减弱,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烈的迫切。
朱翊钧没有解释过这种迫切感,在这个封建帝制,皇帝睿哲天成,有一定神圣性的万历年间,朱翊钧其实可以假托天人授梦来塑造一种神秘性,巩固的自己的皇权。
但神秘性对于大明皇帝而言,是一点点用处都没有,反而装神弄鬼,显得皇帝胆怯,一如道爷玄修。
大明皇帝是人间君王,士大夫们不会因为皇帝神秘就放弃自己的主张和行为的,朱棣靖难成功成为了有史以来唯一一个藩王造反成功登基的皇帝,宣称自己是真武大帝转世,永乐十九年,新建好的北衙三大殿就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大明人根本不信这玩意儿,又不是一神教世界。
朱翊钧也实在无法跟骄傲的张居正说:
天人授梦,先生死后新政成果全都被清算、大明国势江河日下、东夷北虏合流、萨尔浒之战大明一败涂地、现在被做成标本的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大明一败再败、小奴酋黄台吉建立了鞑清、大明亡于民乱、崇祯在李自成进京后自缢煤山、南明内斗不止、鞑清入关坐稳了江山、中原文明再亡于虏手、荏苒百年世界剧变坚船利炮架在了中原的海岸线上,百年屈辱的悲惨。
这对张居正而言,太过于残忍了。
所以,朱翊钧很迫切,而这种迫切感,被朝臣们解读为:对建功立业的执着。
皇帝想要建功立业,既不奇怪,也非常合理。
朱翊镠兴致勃勃的听着廷议的内容,变化导致了多样性,而残忍的竞争对变化进行了选择,朱翊镠可以理解这些,所以他觉得自己喜欢万国美人没有问题!因为他增加了大明人的多样性!制造了更多的变化。
天择论和人择论,还有一段,是廷议上没有讨论的,那就是在没有天翻地覆、改朝换代的剧变中,人择论依旧在影响着所有人。
天下困于兼并,不够强壮、智力不足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物质,在娶媳妇这个件事上,会变得很困难,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不那么剧烈但真实存在的人为选择,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强壮和美貌会结合,智慧和财富会结合,这是门当户对,解刳院大医官普遍认为:最终导致这种人为选择的烈度,其实不弱于战争。
最后一段内容,比优越论还要离经叛道,朝堂压根没进行过议论。
解刳院的奏疏,直接被砍掉了三分之二,只有天择论和人择论能够登上邸报和杂报,之后的廷议,让朱翊镠哈欠连连,实在是无趣,都是人心鬼蜮的争斗,毫无意义的内耗。
廷议结束后,朱翊镠立刻溜之大吉,去筹备自己的大婚去了。
“陛下,今日的《逍遥逸闻》送来了。”张宏把松江学派林辅成主编的杂报,送到了宫中。
朱翊钧兴致勃勃的看了起来,这一次林辅成主要说的是建立更加自由的雇佣关系,而不是强人身依附的奴隶关系,林辅成现在成了朝廷政令的鼓吹手,主要说的是废除贱籍的合理性。
奴隶只能做重复的、无意义的的工作,做不了任何创造性的工作,生产关系向大规模自由雇佣关系的转变,对大明意义深远,废除贱籍、不再承认卖身契,就是其中的第一步,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技术进步,生产力的提高,才能让物质变得丰富。
除了鼓吹朝廷废除贱籍的政令之外,林辅成还见到了泰西特使黎牙实、迭戈·德等人,讨论了自由之城,那个在一百年前就被葡萄牙人占据的自由角,充斥着各种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却是一个人性本恶被无限放大的巢穴。
直到最近出现的智者之屋,给自由之城带来了些变化。
这次交谈极为有趣,出身泰西的黎牙实在不停的反驳林辅成的观点,而林辅成却坚持己见,黎牙实反驳的理由非常充分,他拿出的是张居正的公私论。
黎牙实认为大明实在是太自由了,根本没必要再继续推崇,天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各自为各自的利益谋划,人各自私,人各自利,就以海贸而言,大明的关税仅为百值抽六,海商诸家仍然喋喋不休,放在泰西,那都要高呼费利佩不可战胜了,泰西各国关税居高不下,大明如此轻税,实属恩泽。
大明不缺少自由,反而缺少公心,公德,缺少弘,即心怀天下,归雁湾私市大案即为铁证。
而林辅成这一版逍遥逸闻,则是讲自由的范围,大意就是自由属于每个大明人的必要性。
朱翊钧看完了杂报,放在一旁,拿起了长崎总督徐渭的奏疏,这一次徐渭上奏没别的事儿,讨要大明宝钞,上一次的长崎贸易会举办的相当成功,倭国的大名们尝到了铸币税的甜头后,开始疯狂敛财模式。
朱翊钧拿起了手边一枚银币,这是织田信长发的银币,目的是对抗大明宝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