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成年人选择全都要(二合一)(4/4)

实际上刚才常浩南就是在电脑上完善了一下自己脑子里闪过的灵感,然后又用系统试探了一遍能否形成闭环。

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科班训练是他的劣势,但同时也是他的优势。

相比于郭林等人,常浩南的思维定势明显要少的多。

最终得到的答案都是可行。

只不过他这次没有继续通过系统建立一个新项目,而是在确定思路没问题之后果断选择了光荣的白嫖。

如果可能的话,这件事情常浩南还是希望能由真正意义上的“自己”来完成。

不完全是为了挑战性,也是要锻炼自己本身的能力,尤其是理论经验。

他在很久之前就发现,完成难度差不多的任务,不用系统相比于用系统得到的科研点数差别不大,但获得的能力值经验却天差地别。

这倒也很好解释,毕竟自己一点点啃下来的知识,在掌握的扎实程度上肯定要高过系统直接充值进来的。

在重生之后,他的工程经验和管理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理论水平】虽然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值,但却仍然停留在LV2的水平。

其中当然有LV2升级LV3需要多达一万点经验的因素,但不管怎么说,随着参与的项目级别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复杂,常浩南已经开始感觉到LV2的理论等级有些力不从心了。

就比如之前在三道门庆功宴上跟阎忠诚聊天时所提到的那个多物理场仿真建模软件。

他思考了很长时间,也在空闲时着手进行过一些理论构建,但无一例外都未能形成完整且可行的思路。

所以需要特地“刷”一些理论水平的经验值了。

不过就在常浩南准备开口的时候,突然有一个稍年轻一些的工程师接过了话头:

“其实我觉得,我们不如把吊舱和载机平台综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刚好被人把话堵在嘴里的前者差点呛到,但还是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我们现在的思路是给飞机挂两个功能一样的吊舱叠加干扰功率,但其实未必一定需要这么做,完全可以让……比如就左边吧,挂着的吊舱只负责接收雷达照射过来的信号,然后经过飞机的计算机处理,再由右边的吊舱负责发射干扰信号……”

“其实就是把整架飞机当做一个能飞的吊舱来设计,这样哪怕是歼8C这样翼展比较小的飞机,也有差不多9米的样子,而且中间还有一整个机身作为屏蔽隔离,完全可以满足空间隔离的要求。”

好家伙,思路打开。

如果不是现场的气氛还比较严肃,常浩南甚至想要鼓个掌。

对方的一番话提醒了他,很可能在过去,美苏两国的电子战机在面对类似的情况时,就是用了类似的思路来规避收发同时干扰机中出现的自干扰问题。

这种思路除了灵活性较差(必须大改一架飞机,普通飞机挂着那两个吊舱完全没用),以及只能对飞机机身一侧大约45-60°角的范围实现干扰(绝大多数干扰机的干扰信号都是朝正前方90-120°的弧形区域有效),所以对航向有比较严苛的要求之外,倒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可行的方案——

如果不是现在常浩南脑子里已经有了个更好的解决办法的话。

“咳咳……自干扰问题确实很难处理,但也未必就克服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