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空军的财神爷(3/4)
联盟解体本来就是一团乱麻,能从混乱中抢到多少东西全凭各自本事,如今就算说出花来,库切罗夫也不可能把这些停在总装车间里面的东西交出来。
眼下正处在伊留申集团和塔什干本土势力争夺契卡洛夫工厂遗产的关键时刻,没必要因为这些零碎的东西得罪其中的重点人物。
在库切罗夫的带领下,走到了伊尔76总装线附近。
“前面四架飞机也是伊尔78,完工度大概70%,在有足够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大概可以在半年之内全部完工。”
“最前,也就是我们现在经过的四架是军用运输型的伊尔76TD,完工程度大概一半左右,主要是动力系统还没有到位,如果彼尔姆发动机厂能够提供足够的D30KP2发动机,那么也很快,最多……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吧。”
“为什么这四架飞机要这么长时间?”
跟在怀国莫身后的梁卓平有些好奇地问道。
毕竟真要说起来,伊尔78的复杂程度其实要比伊尔76更高。
“因为我们现在没办法像以前那样同时生产这么多飞机,所以必须要排队,排在后面的自然就慢了。”
库切罗夫也没有在这种事情上隐瞒——尽管他这段时间为了迎接华夏采购代表团的到来已经做了不少表面功夫,但厂子的现状对于了解内情的人来说还是一眼便知。
就算他不说,华夏人只要花上几天功夫在塔什干市区转悠几圈拉拉家常,也能了解个七七八八。
“这个一号车间过去可以同时对12架200吨级的大型飞机进行总装,现在么……只能保证3-4架了。”
老厂长的声音中带着些许落寞。
不过他转而又对梁卓平和怀国莫保证到:
“就算是这样,我们的性价比和效率也已经算是很高的了,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地方能够保证在两年之内给你们提供10架崭新的战略运输机,而且价格么……后面都可以谈。”
这倒不是假话。
实际上现在世界上能够提供战略运输机的供货商满打满算也就三家而已。
其中麦道,或者说波音的C17必不可能卖给华夏。
而安东诺夫那边又没有了生产安124的能力,况且由于起降条件的限制,安124和伊尔76之间也并不构成竞争关系。
契卡洛夫厂唯一的竞争对手,实际上是自己过去造出来的那800架伊尔76。
如果开价过高,华夏人完全有可能转过头去买旧货。
要知道这个时候才是1997年初,独联体各国手中的二手飞机机况尚且不错。
远的不说,就乌兹别克空军自己,手里就有十几架根本用不上的伊尔76等着脱手。
而大修伊尔76的业务,像是白俄571航空修理厂之类的地方都可以完成,竞争就很激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