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长空之翼》2(1/4)
“1940年,7月24日,晴。”
“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轮到我这个老师上去了。”
电影放到这里的时候,一秒钟的战争场面都没有,没有连天的硝烟,没有一滴鲜血,只有那一架残破的飞机和老馆长那沉重的诉说。
可就是这样,全场的观众在看到这两行字后,依然满心震撼,甚至一部分人已经跟着电影的剧情纠结起来。
到底怎么样了?
学生都战死了,老师上去了?
这位李开阳教官又是什么样故事?
普通观众们在疑惑,在好奇,可坐在前排的朱主任却是感同身受,他此刻的共情之处远比普通观众们要来的多。
这两行字在普通观众眼里是一段历史或者只是一段电影剧情。可在这位戎马半生的老将军眼里,这些就是曾经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一位位战友的英勇事迹。
共和国一代代的空军人,即便是和平年代,依然在默默的流血牺牲。
电影此刻并没有给出答案,孙羿依然在烘托悬念。
于菲重重地放下杯子,少许咖啡都溅到了桌面上,她焦急翻看起来,可日记的复印件到此为止了,后面再也没有了任何东西。
那这些内容的主人,那位李开阳先生,到底怎么样了呢?
于菲不得而知,但让她稍稍安心的是,这位教官肯定是活过了这场战争的。
可好不容易得来的线索就这么断了。
于菲有些泄气的瘫下肩膀,双目无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桌面上手机“叮”的一声,把她拉回了现实。
会是他的信息嘛?
她连忙拿起手机。
“小于儿,干嘛呢,姐妹儿带你出去吃大餐。”
依然不是心中所想的那个人。
也许真的应该放下了.
“倩倩,报社还有任务,我先不去了,你自己去吧。”
回复完闺蜜的信息,于菲把目光投向了那个小箱子。
说不定,这里能有些一些额外的线索。
这是一个比鞋盒大不了多少的藤木箱子,在那个年代很普通,边角上还有被老鼠嗑过的痕迹,于菲吐了一口气,有些虔诚的打开,就像开启了一段尘封许久的往事。
里面东西不多,同样有一本厚厚的日记,还有一张合影照片,她拿起来一看,那是一张毕业照,标记着中央航校第三期毕业典礼。
于菲这段时间收集资料,也了解了很多那段时间的历史,尤其是中央航校。
中央航校直至抗战结束,共孕育了一千七百名毕业生参战。这些学员的飞行操作都极为优秀,也曾得到过日军飞行员和记者的赞誉,只是因为飞机的性能落后,和补给不足,参战的死亡率极高,差不多每10个人里就有7位英勇殉国。
他们当中有的来自顶尖学府,有的是归国华侨,有的出身名门望族,身份地位都非常显赫。但是为了民族大义,都踊跃参军,殉国时的平均年龄仅有23岁。
照片中的年轻人一个个洋溢着青春的笑脸,可谁又能知道,他们到底经历过咋样壮烈而又短暂的人生呢!
于菲恭敬地把照片放在一边,开始继续寻找。
日记下面还有一个黑色的绒布袋,有点分量,里面装着一只有些发黑的银手镯,还有一只已经泛黄的老怀表。
手镯氧化的非常严重,但依然能看出上面精美的花纹。
她看了半天总觉得这银手镯似曾相识,小时候妈妈好像也给她个一个差不多的,不过她没放在身边。
银镯子嘛,大概都这个样式。
于菲没再多想,把手镯放在一边,拿起了老怀表,指针已经不动了,不知道它到底定格在了什么时候,翻盖上有着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是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孩。
下一秒,于菲有些愕然,她突然发现,照片中的女孩跟自己有些像。
除了发型和衣着,那眉眼,那浅浅地梨涡,好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这是谁?
于菲翻找着箱子,再没有其他东西了,眼前只剩那本日记。
答案,也许就在日记中。
日记是纯黑色的,做工很精致,大概一本杂志那么大,不过要厚上许多,皮质的封面经过这么多年依然还有一丝光泽。
于菲轻抿嘴唇,怀着有些忐忑的心情,掰开了日记的锁扣,只看了一眼,她就惊讶的掩住了嘴唇。
“我叫黄国兴”
首映现场传来阵阵惊呼,观众们这时候才意识到,这正是那位飞行员的日记。
电影到此进行了16分钟,整个大幕和所有的悬念终于完全展开,对于一部剪了又剪,最终仍然保留了118分钟时长的电影来说,这个开幕的长度,还算是可以的。
不过,孙羿也留意了一下现场观众们的反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