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惑(2/3)

刘曼曼的话说完,全场响起了一阵惊讶声。

作为华清的学生,对于去年含金量十足的七省一市考试,很多人都是不陌生的,因为他们其中就有不少是参加过的,有些人不仅参加了,还获得了华清的保送名额。

因此这个作文组亚军的含金量可是很高的。

可以说,除了程行是个例外,当时竞赛的所有竞赛项目的前三甲,几乎都被清北和复旦浙大这些国内的顶尖学府给提前保送了。

“程行老师您虽然高中学的是理科,高考考的也是理科,但您在浙大上的毕竟也是中文系嘛,我最近就在跟班级里的一些同学在讨论一个题,这道题是有标准答案的,但是我跟班里的几名同学都觉得这道题的标准答案应该是有问题的,而其他同学都觉得没问题,于是就引起了争论,所以就想关于这道题在此请教请教程行老师。”

颜光闻言愣了愣,她看了那名女生一眼,这个华清的女生,来者不善啊!

这种争论,她可以去请教华清的专家教授,华清的中文系在国内也是赫赫有名的,在所有高校的中文系里也是排名前几的存在。

她不去请教华清的老师和教授,却来问程行。

这程行要是答不上来,对于他的形象肯定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于是颜光就想给程行示意一下,让他不要去回答这个问题。

作家是作家,作家只要会写书就好,哪能什么都懂,什么都会。

但程行还没等颜光示意,就直接笑着说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越了解便越感慨,很多时候看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苏轼的《赤壁赋》时,我常常都很悲伤,悲伤于自己穷其一生,就算是付出所有的努力,也难于写出这样的文章出来,因此作为一个作家,在看到李白杜甫,在看到辛弃疾苏轼这些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文学大家和其文学作品时,都会暗自惭愧,惭愧于都归属于作家这一行列。”

“所以刘曼曼同学,你有什么想要问的,如果我知道,一定知无不言,但就像是我刚刚所说的那样,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我在其中也只是一学生,肯定有许多我不懂,也难于回答出的问题,如果回答不出,还请见谅。”程行笑道。

“程行老师客气了,我可是看过你在高三的时候写过的一篇满分的文言文,那篇文言文引经据典都天衣无缝,可以说是一篇上乘的文言文佳作了,而且程行老师您的《灯火》,我也很喜欢,当时我们的文章输给《灯火》,都是心服口服的。”刘曼曼笑道。

刘曼曼当时竞赛时写的也是一篇文言文。

她的那篇文言文写的也是极好,不然也评不上那次竞赛的第二名。

只是就算是没有《灯火》,以文言文对文言文,她的那篇文言文,也没有程行之前写的那篇《草萤有耀终非火》好。

因为程行那篇文言文除了引经据典的典故用得好之外,里面也掺杂了许多能引起人思考的哲理在里面,因此那篇文言文,并不是全在炫技,除了炫技,还有中心思想和灵魂在。

“程行老师,你应该知道贺知章的《咏柳》这首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曾学过。”刘曼曼说完后继续说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曾经上学的时候,不论是标准答案也好,还是老师教给我们的也罢,碧玉妆成一树高的碧玉,老师跟标准答案上,告诉我们的都是碧绿色的玉,在这句诗中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的是春天嫩绿的柳叶。”

刘曼曼笑着问道:“在关于这句诗的讨论中,我和一些同学是持有不同观点的,不知道程行老师对于这句诗中碧玉的解释,有没有其它的理解,还是认为它跟小时候我们老师讲的还有标准答案上一样,都是指春天嫩绿的柳叶。”

程行闻言还真有些惊讶。

华清不愧是华清,其实教课书和标准答案并不一定是对的,因为许多年后,你会发现许多小的时候老师跟标准答案教的对的答案,在后世都错了。

这句诗里的碧玉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只是,这应该是后世再过好几年后才会纠正的一道题。

程行没想到早在今天就已经有人发现并且给提了出来。

“程行老师也认为这道题的标准答案也是如此吗?”刘曼曼问道。

“不就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碧玉比喻成春天嫩绿的柳叶吗?这难道还有什么其它的说法吗?小时候老师就是这么教的啊!”姜鹿溪旁边的一名女同学不解地问道。

她把刚刚用手机百度出来的答案拿给了姜鹿溪看,道:“伱看,百度出来的答案也都是这样的啊!”

此时姜鹿溪又哪里还有半点的困意。

她那疲倦又好看的眉毛紧紧的蹙起。

清澈的美眸里又闪烁出了许多紧张和担忧。

她的语文并不好。

虽然她的语文也考了不错的分数,但姜鹿溪知道,她跟那些语文成绩真正好的,比如这个刘曼曼,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这个刘曼曼姜鹿溪也是听说过的,是今年华清中文系大一新生里语文成绩最好的学生,作文差一分满分,语文成绩也是他们省的第一。

华清可不比安城一中,成绩好的学生实在是太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