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破军如牧羊(1/2)

“地窖不要放过,尤其是那些大户宅院的地窖。”

正午、在吴高撤退之后,渤海军轻松占领了铁岭。

然而城中军民粮食皆被转移,除了有十几户军户没来得及离开外,其余军民都被吴高提前布置南下。

朱高煦也没有着急追击,而是选出了两队被渤海军俘虏的官兵,让他们将南军在这一战的表现往辽西汇报而去。

“殿下您这么做,那吴高有苦头吃了。”

看着离去的两队官兵,诸将之中唯有明白朱高煦这么做含义的陈昶笑了出来。

“我即便不用这么做,他恐怕也领不了多久的兵了。”

朱高煦轻笑:“丢了三万卫,又丢了铁岭卫,我那大兄若是还能让他再度领兵,我反倒稀奇了。”

没人比朱高煦更了解朱允炆,朱允炆可以接受失败,但不能接受将领自辩后再失败。

吴高肯定已经自辩过三万卫为何丢失,也肯定说过铁岭的重要性,如今铁岭再度丢失,他恐怕很快就要滚到南边去了。

“滚的好,别回来了……”

想到吴高要被赶到南边去,朱高煦总算心里顺了口气。

诚然吴高即便在辽东,也很难阻挡他拿下辽东。

只是与他打仗,实在有种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感觉,偏偏他撤退也就算了,撤退之前还得恶心一遍你,这就让朱高煦很难受了。

“朝廷若是能把吴高杀了就好了。”

被吴高欺负不轻的孟章气愤说着,朱高煦却摇摇头:“那可不行。”

“嗯?”孟章等人疑惑抬头,朱高煦也察觉到了他们对吴高等人的痛恨。

这样的情绪,无疑让朱高煦想到了朱棣在当上皇帝后,麾下将领报复南军将领,致使许多将领被闲置报复,最后郁郁而终的事情。

他可不想自己麾下也发生这样的事情,因此得早做准备才行。

“各为其主,他并无过错,反而对我大明朝有功。”

“若真的有错,有怨念,你们也当将怨念放到把我们逼得靖难的人身上。”

朱高煦一开口,王义就明白了他的态度,当即改变口风:“这倒也是,伤兵营的许多辽兵都知道我们是被冤枉的,对我们的谩骂都不还口。”

王义附和之后,众人便不好意思再继续仇视辽兵与吴高了,虽然心里依旧那么想,但表面不能说出来。

“殿下,都算出来了!”

在朱高煦表态的时候,徐晟也策马从街道远处策马而来,勒马后将几本文册拿了出来。

他递给了朱高煦,并根据文册内容解释道:“这一战,我们杀敌一千四百六十七人,俘虏一千七百二十四人,获得了三千余套甲胄与许多兵器,还捡回了许多铁炮弹。”

“伤亡这边,我们战死四百七十六人,负伤一千三百一十二人。”

“在那些兵卒身上搜出了四百余石粮食,城内不少地窖中也搜到了三千余石粮食。”

“这些粮食,够弟兄们吃五天了!”

徐晟带来了好消息,可以说算上赶路的时间,这次打铁岭几乎没有粮食损耗,渤海军的军粮依旧能支撑大军四十二天。

唯一让诸将心里不痛快的,便是折了快五百弟兄。

“铁岭的《鱼鳞图册》拿到没有?”

“没有拿到,估计被吴高带走了,不过我们在指挥使衙门里找到还没被烧毁的粮册,何吏目他们按照粮册的入库粮与亩产反推,估算铁岭应该有三万六千余亩田地。”

朱高煦询问徐晟,而他也给了朱高煦答案。

闻言,朱高煦当即转头对诸多指挥使开口道:“今日先渡河的五卫三营指挥使,分别今夜休息前将各自立下首功的百户编撰出名册,立功的弟兄,每人按照人头授田三十亩,让他们可以写信给他们的家人南下来铁岭安家耕种。”

朱高煦给出犒赏,随后又道:“他们没南下前,这城外的三万多亩耕地,便交给被俘的官兵耕种,此外城中那未曾离去的十七户百姓,也按照人头各自划分十亩耕地。”

“殿下隆恩!”听到朱高煦如此安排,诸指挥使纷纷作揖回礼,朱高煦则是颔首过后开始吩咐起王义。

“以那吴高在南下一路上和在铁岭守城的性子,恐怕会将铁岭至沈阳路上那三个千户所都裹挟南下,试图坚壁清野来瓦解我军。”

“等马匹渡河,你带三千骑兵一路南下,能截获多少人口和粮食就截获多少,遇到吴高也不要与他硬碰硬,他的好日子没几天了。”

“是!”王义应下,随后转身办事去了。

“殿下,那吴高是个能人,朝廷真能将他换了?”

刚刚返回的徐晟还不知道朱高煦先前的布置,因此疑惑询问。

朱高煦闻言却笃定点头:“他这次弃守铁岭若是有斩获还好,可我们自家的弟兄都保护的严严实实,他一无实物来充当斩获,二又丢了辽北门户的铁岭,将三个千户所丢给了我们,伱说朝廷还能相信他吗?”

“那不是太遗憾了……”徐晟一脸惋惜:“不能在战场上击败他,多少有些难受。”

“确实……”

“没办法,这老小子就像泥鳅,也不敢和我们硬碰硬。”

徐晟的话赢得了众人的附和,显然他们都想在战场上正面击败吴高。

倒是朱高煦轻笑:“对于他这种人,击败他也不能让他感到难受,反倒是让他以人臣、同袍的身份与我们站在一起,那对他来说才是一种折磨。”

“殿下您想收服他?”站在一旁的陈昶说出朱高煦的想法,朱高煦也没有掩饰,直接颔首道:

“你们也与他交过了手,我们真凭实据的拿出来论论,若是没有野战炮和火绳枪,让你们各自领兵五千与吴高所率五千人交手,你们可有自信赢他?”

朱高煦扫视众人,然而除了心中有胆气的徐晟与陈昶二人站出来外,其余指挥使面面相觑,无一人站出来。

事实上,朱高煦自己也很清楚,自己手中若有能胜过吴高的人,便只有傅让一人,剩下的林粟、张纯、陈昶、王义、徐晟和塔失等人都很难稳胜吴高。

吴高眼下才四十有九,若是能收服他,那他还能为大明镇守十数年乃至二十几年的边关,能省去朱高煦好多事情。

不止是他,就连西南兵团的顾成、瞿能、沐春、何福等人也是朱高煦想要的人才。

这群人的可贵在于,要么父子皆骁勇善战,要么就是本人尚身强力壮,都可以为大明戍边多年。

放弃这样的人才,对于朱高煦来说,只是想想都十分难受。

朱高煦并不太相信所谓的一县就能出一国之才,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古往今来这么多以州县起事的人,为何只有刘邦、朱元璋等人能成就大一统。

朱棣手下是有几个名将,可张玉老迈,张辅、陈懋、孟瑛未壮,唯有朱能可以撑起永乐朝,结果还在出征安南时病逝了。

剩下的丘福、张武等人都只是将才,根本撑不起大的场面。

如果朱高煦真的像历史上一样,坐看着靖难武将排挤报复建文武将,那他们父子就准备把自己累死吧。

“得抓紧时间才行……”

看向了刺眼的天空,朱高煦大抵推算了一下时间。

不出意外,西南的刀干孟又叛乱了,而这次刀干孟需要面对沐春等人的围剿,估计比历史上败亡的还要快得多。

自己得加快速度,但能否快速夺下辽东的关键,还在崔均那边……

“全军下马休整,半个时辰后再出发!”

当朱高煦将念想放到崔均身上的时候,此刻的崔均正勒马让急行军一个上午的五千马步兵下马休整。

他们身上有一股子酸臭味,那是这半个多月来在长白山脉之中风餐露宿,衣服长期潮湿没有清洗晾晒的味道。

“弗老哥,我们现在到哪了?”

相较于出发前的面容清秀,眼下的崔均胡子拉碴,恐怕便是朱高煦见到他,一时间也难以认出来。

“我们刚刚过了秀岩(岫岩),只要再走三百里山路,然后就可以抵达金州地界了。”

“到时候你就能见到栾马驿站,一路沿着官道南下,再走两个驿站就能抵达金州卫(大连),往南边去,经过木场马驿后就能抵达金州中左所(旅顺)。”

弗达哈讲得很清楚,不过也表了态度,那就是他肯定不会与崔均去攻打官兵的。

崔均自然也知道如何从栾马驿去金州,不过他在意的是山路,而且他也没有想让弗达哈跟自己去金州的意思。

说不好听些,他带着经过了一个冬季山地训练的五千马步兵,属实看不上弗达哈及其手下那几千野人女真。

带着他们,反倒容易拖累自己的行军速度。

他出发前殿下与他说过,南下金州需要快,因此这一路上他每日带着弟兄们只休息三个时辰,剩余时间不是在赶路就是在防备搜山官兵。

不过似乎是吴高带着辽东都司主力前往了北边,因此辽南一带巡哨力量薄弱,很快便被他们绕过了一处处石堡。

半个月时间,一千三百里山路,他自己都想不起来自己是如何带着弟兄们走到这里的。

只是他清楚,距离殿下所吩咐的任务地方只有不到四百里了。

“三日内,必须赶到那里……”

崔均下了狠心,而与他一同下了狠心的还有吴高。

弃守铁岭的第二日,吴高便率领大军撤到了沈阳城。

这一路上,他裹挟蒲河等三个千户所的军户南下,将沈阳以北制造成了毫无人烟的‘白地’。

不仅如此,他还让人将沈阳与三个千户所的军户都往南边的辽阳城送去,同时加固沈阳城城墙。

见识过了渤海军野战炮的厉害后,他便不准备打算建造外围防御工事,而是准备依托瓮城与沈阳坚固的城墙来严防死守。

他的这些做法,从军事上来说毫无问题,尤其是对于粮食短缺的渤海军来说更是十分致命的。

只是,打仗并不只是军事,它更是政治。

吴高的这些做法,成功引起了辽北武官们的敌视。

忙碌的沈阳城内看不到一个百姓与军户,有的只有辽东的战兵。

他们在大街小巷穿梭,将火炮、石料、狼牙拍等各类守城所需的东西尽数运往城墙马道。

穿过这些人,耿瓛勒马在衙门门口,翻身下马后走入衙门内。

与沈阳城一样,衙门内同样忙碌,兵卒们不断将沈阳府库之中的钱粮搬出去犒赏大军,而吴高则是坐在中堂,手写一份奏疏。

耿瓛走进了中堂,也瞧见了吴高所写的奏疏。

不过只是瞥了一眼,他便开口说道:“浑河以北八万余人尽数迁往了辽阳,不过下面怨声载道,许多人都说要写信弹劾你。”

“随他们……”吴高并不在意这群人的弹劾,耿瓛见状也叹了一口气,继续道:

“我检查了一下储备仓与府库,沈阳城内粮食足够我三万二千余人支撑半年,不过你确定我们能守住沈阳吗?”

耿瓛的话让吴高笔锋一顿,他确实没有把握在朱高煦的进攻下手中沈阳,只是他也没有其它办法。

铁岭城之所以能取得不少斩获,是因为他们借助了柴河,趁着渤海军分兵渡河时强攻来获取战果。

只是眼下沈阳城在浑河以北,加上浑河漫长,明军又不如渤海军行军快,那想要再复刻铁岭之战就十分困难了。

对沈阳城的防守,只能从死守瓮城与城墙开始了。

吴高的不回答,让耿瓛心里一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