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永乐五年(2/3)
“经户部计算,去岁入粮三千余四十万石,其它各类折色岁入七百一十六万余贯。”
“去岁支出三千二百六十余万石,钱七百二十五万贯,取旧库二百二十余万石,钱九万贯。”
郭资提到了取旧库,而旧库便是朱元璋留下的钱粮。
其中粮食每年用新粮更换,朝廷调用旧粮,取旧库也就代表着去年朝廷的整体财政是负支出。
这倒也不出奇,毕竟永乐年间即便每年财政正常,那结余的也不过二三百万,更别提去年朱棣蠲免天下夏粮了。
夏粮一蠲免,朝廷就少了近五百万石的收入,不取旧库才奇怪。
群臣默然,六军都督府的张玉见状便主动站出来汇报起了六军都督府军屯籽粮的情况。
眼下的张玉虽说在国防大学教书,但类似大朝会这种重要的朝会他还是需要出席的。
在他的汇报中,去年军屯籽粮同样负支出六十万石。
随着他汇报结束,大明朝的财政情况也就一目了然,但即便是解缙这样的人听后,也不敢对去年的财政有所诟病,毕竟去年是实打实蠲免了夏粮的。
眼见没有人诟病财政,其余五部才开始纷纷上疏,群臣也安静听完。
待六部六府尽数奏报完要事,朱棣这才开口道:“去岁情况如何,诸位应该比朕更为清楚。”
“这几年时间里,各省情况变化,诸位也应该很清楚。”
朱棣说到这里,群臣心底便一咯噔。
“其中,山东百姓不仅过得舒服了,缴给朝廷的赋税也越来越多,即便去年蠲免夏粮,依旧上交近四百万石,近朝廷赋税的一成半。”
“山东新政效果如何,不言而喻。”
“故此,朕准备将新政向南方推广,选定新政的地方为……”
朱棣故意顿了顿,让群臣紧张的抓紧了手中笏板。
“四川!”
当新政执行的地方选定,江南及湖广的官员纷纷松了一口气,不过身为殿阁大学士的解缙却与杨士奇等人隐晦对视了一眼。
四川,那不就是太子下放蹇义的地方吗?
“朕已经外调三万胥吏、教习前往四川,四川从今岁六月开始执行新政。”
他说完了对四川新政的安排,可解缙等人却听出了猫腻。
他们没有声张,而是跟随群臣山呼万岁。
眼见群臣没有反应,朱棣兴致缺缺。
郭资见状,当即走上前一步,商量起了今年定额的事情。
“臣请问陛下,今年的定额,是按照去年一样,还是重新制定?”
“定额按照去年征收,暂时不进行更改。”朱棣说罢看了眼朱高煦,见他也没什么意见,便站了起来。
“退朝……”
“陛下万福躬安……”
鸿胪寺卿眼疾手快,见朱棣起身便立马宣布了退朝,群臣纷纷唱礼,而朱棣则是带着朱高煦去乾清宫吃家宴去了。
倒是在他们走后,殿阁的几名大学士聚到了一起,而解缙一开口便让众人皱眉。
“那蹇宜之(表字)早早就投了东宫,不然这次陛下不会不任命新的布政使。”
解缙的话让众人皱眉颔首,毕竟山东执行新政的时候,朱棣就裁撤了山东布政使,让辽东布政使的孙铖兼任。
如今四川要执行新政,即便不调孙铖前去,也应该派出一名渤海资历较深的文官去才对,怎么可能让蹇义继续留守。
这般做派,只能说蹇义早早归顺了东宫。
“按照刚才陛下所说的调拨胥吏和教习数量,四川的新政速度恐怕会很快。”
“一旦四川新政成功,那陛下和殿下又会把什么地方选为新政执行之地呢?”
胡广提出问题,一旁的杨士奇闻言却道:“两广、云南,亦或者北边和湖广。”
“对!”解缙十分赞同,并解释道:“想要对江南三省执行新政困难太大,福建无利可图,唯有山西和湖广,但我更倾向于湖广。”
“北边除山西山东外,其它诸省以军屯为主,地广人稀,执行新政速度不够快,而山东已经执行,不如对山西和湖广动手。”
“这么说,我们不用担忧太多。”闻言的胡俨分析,杨士奇则是道:“家乡田亩,早早解决,避免日后节外生枝。”
他话音落下,众人纷纷颔首,随后跟随大流退出了奉天殿中。
不多时,整个奉天殿里变得冷清起来。
相较于这里的冷清,乾清宫里却十分热闹。
虚岁四岁的朱瞻壑坐在朱棣的怀里,朱棣用勺子给朱瞻壑喂东西吃,旁边的徐皇后还抱着不足一月大的小男孩。
这对夫妻正在享受当爷爷奶奶的快乐,而他们怀里抱着的小男孩则是朱高煦与东宫张奉仪所生的朱瞻圻。
虽说前身的二子朱瞻圻是个逆子,但朱高煦却没有那么多忌讳。
他要真有那么多忌讳,早就把大侄子提前解决了。
儿子怎么样,主要看当爹的怎么言传身教。
想到这里,朱高煦便对朱棣道:“爹,你别溺爱壑儿。”
“啊?”朱棣抬头诧异,反应过来后立马教训道:“这怎么叫溺爱?俺小时候就是这么带你的。”
“爷爷,俺还要吃。”朱瞻壑不合时宜的开口,一口一个俺的自称让朱高煦无语的想要拍脑门。
“壑儿,自称用我和孤都行,别学你爷爷。”
徐皇后笑着教导朱瞻壑,但朱瞻壑委屈的看向朱棣,朱棣立马乐呵呵道:“用俺也挺好的,俺爹当年都用过俺。”
“可后来爷爷换了自称。”朱高煦无力解释,朱棣却瞪着他道:“等你当上皇帝再说,反正壑儿在俺这里,怎么称呼怎么来。”
“行,您说的算。”朱高煦无奈,只能跟郭琰、徐皇后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