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伉俪情深(1/3)

“西番已经见识到了天朝的强大,西番也自认是大明皇帝陛下的臣属,臣请问殿下,是否能酌情削减驻西番兵马及马赋?”

永乐六年腊月末,当此次出使大明的西番高僧哈立麻站在春和殿,小心翼翼的试探朱高煦态度时,朱高煦则是一手拿着奏疏,一手拿着朱笔处理奏本。

面对哈立麻的话,朱高煦头也不抬道:“西番是本朝属地,马赋也是当年太祖高皇帝及西番诸多高僧确立的,如今的马赋已经被孤削减不少,你们若是觉得还需要削减,那朝廷就只能改收金银了。”

“至于驻军,孤已经说过了,在驿道和各城卫所修建起来前,入西番的一万兵马不可调回。”

“至于驿道和各城卫所修建好之后是否会削减入西番兵马,这自然是肯定的。”

朱高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哈立麻也不敢强行继续追问,因此只能作揖:“谢太子殿下恩德……”

“退下吧。”他头也不抬的示意哈立麻离开,哈立麻见状只能在春和殿班值太监的引导下离开。

在他走后不久,亦失哈这才躬下身子询问朱高煦:“殿下,您不是说在西番驻扎上万兵马有些耗费钱粮吗?”

“既然如此,为何不趁这个时候裁撤些兵马,给哈立麻他们一些人情。”

亦失哈说罢,朱高煦也朱笔一圈,解决一本奏疏并放在桌案上,轻描淡写:“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被珍惜,先让他们求个几年,再交出萨迦南北寺再说。”

“郑和到哪了?”他抬头询问亦失哈,对方也回礼道:

“刚刚抵达占城国,并准备分兵前往吕宋运送工匠、水泥、粮食等物资。”

“嗯……”朱高煦随意的应了一声,沉思片刻后才开口道:

“此次阅兵过后,加上南洋所驻扎的四个卫,这些小国是不敢触及朝廷胡须了。”

“现在就看这次下西洋,郑和能在东、西小西洋(印度洋)招抚多少个属国,设置多少個官场了。”

“对了,跟随下西洋的商帮数量都统计了吗?”

朱高煦提到了跟随舰队下西洋的民营商帮数量,亦失哈听后点了点头并介绍道:

“此次下西洋,民营商帮的三千料武装马船有一百二十七艘,其中本朝商帮一百零七艘,朝鲜十二艘,日本三艘,暹罗、占城、满剌加、真腊、满者伯夷各一艘。”

“不过这其中真的想与舰队下西洋贸易的,恐怕只有本朝和朝鲜的商帮,其余诸国恐怕都是为了武装马船上的洪武铁炮。”

亦失哈说出各国想法,朱高煦也并不觉得奇怪。

朝廷所制作的三千料武装马船载有洪武铁炮六门,成本价是一千二百贯,但出售给商帮们的价格是五千贯。

这看上去好像是朝廷为了赚钱,连火炮技术都给出卖了,但实际上朱高煦可不仅仅为了赚钱。

眼下南洋的海盗虽然被郑和围剿平灭了,但印度洋、阿拉伯等地却依旧有不少海盗。

商帮必须要有足够的力量才能在海上进行贸易,而洪武铁炮技术即便暴露给这些国家也无所谓。

洪武铁炮和明军舰炮看上去外观差距不是很大,可内在差距却很大。

不管是冶铁技术,还是火炮模数的相关知识,这都不是说能仿制就能仿制的,这都是有技术门槛的。

就拿冶铁技术来说,明末欧洲虽然火炮先进,但冶金技术却不行,所以明朝在利用冶金技术仿制欧洲火炮后,所制作出来的火炮往往比欧洲人还要好,这点也被当时的菲律宾西班牙人,濠镜的葡萄牙人所承认。

如果不是葡萄牙人在帮助明朝铸炮的过程中误打误撞雇佣佛山工匠,从他们手中获得了相应的技术,葡萄牙人兴许还需要等到满清入关才能在战乱中获取。

至于火炮模数的门槛也得看人和国家,对于冶金技术先进的大明来说,只要获得一门实物火炮,他们立马就能进行仿造。

可是对于冶金技术不达标的诸国来说,即便他们得到大明的洪武铁炮也得花不少时间才能进行仿制,而具有火炮模数这种知识的加农炮,别说他们无法获取实物进行参照,就算获得了实物进行参照,也很难铸造出来。

更何况如果他们真的能铸造出来,那以大明的生产力,朱高煦还真的想不到这些国家拿什么和大明打。

正如眼下朱高煦手中拿起的一本文册来说,这是六部和六军都督府所统计的文册,其中包含各类国家数据和手工产值。

【是岁天下七千二百五十九万八千三百三十七口人,税粮三千五百万石,军屯籽粮一千九百八十五万石。】

【布帛二十四万……】

【丝棉、绵花绒七十六万……】

【宝钞五百七十五万六千四百二十七贯,黄金二万七千六百二十七两三分,白银一百七十八万八十五两二分,铜锭五百二十七万六千四百二十七斤】

【官民营共产铁二千六百七十二万五千四百余三斤,铅……】

朱高煦简单看完文册内容,总之算下来朝廷收入粮食接近五千五百万石,各类丝绸布棉、茶盐矿课、商税所获约六百万贯。

这还不算郑和这次下西洋的收获,如果算上,那今年毫无疑问是个丰收年。

“按照六部六府的上奏,今年应该是结余一千四百万贯左右。”

亦失哈站在一旁开口,而他所说的结余,正是郑和此次下西洋的功劳。

虽说折色的东西变现缓慢,但它始终能销售出去,这让大明国库变得更鼓了一些。

也正是因为今年结余如此之多,朱高煦才敢着手准备针对贵州四大土司,数百中小土司的改土归流。

朱高煦还在想着怎么对贵州改土归流,可殿门处却传来脚步声。

不多时,一名太监带着笑脸走进了春和殿内,并隔着老远就给朱高煦报喜:

“殿下,安南医院传来了消息,理疗方面有了进展!”

太监的话刚刚说罢,亦失哈不等朱高煦吩咐,就一路小跑上前,从太监手中接过了安南医院的奏疏。

他一路小跑返回,将奏疏递给了朱高煦,朱高煦也迫不及待的将其打开。

奏疏内容不算多,主要是汇报了外科手术方面没有成效,反倒是在理疗方面取得了效果。

安南医院的医生将徐皇后的理疗流程与其它理疗流程做出对比,分别用于三十个病人身上。

在病情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安南研制出理疗流程的五个病人状态明显要比使用徐皇后理疗流程的病人好很多。

一开始他们还不敢确定,直到两个月过去后,五个病人病情稍微得到控制,他们才敢将此事上奏,并将理疗流程一起写了呈交上来。

“快,把这奏疏给我父亲送去,让他按照奏疏上的理疗流程进行更改。”

虽说没有取得外科成绩,可理疗成绩的进步也让朱高煦激动不已。

在没有现代医学设备的这个时代,他确实很难把徐皇后的性命交给麾下的医生们。

中医理疗,这反倒是朱高煦唯一能寄希望的存在。

想到这里,朱高煦肩头那无形的担子似乎变轻了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