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自由贸易(2/2)

朱棣在镇虏卫的行宫占地四亩,不算太大,也不算寒酸。

住进其中后不久,朱棣就传出了鼾声。

不出意外的话,他需要在这里等待朱权和丘福的探路,并在得到确切消息后才开始动身。

这几日,算是他接下来几个月里,为数不多能安稳休息的日子了。

倒是在他昏昏沉沉睡下的时候,南边的郑和也迎来了自己的出征。

“铛…铛…铛……”

清晨,当巨港城的晨钟开始铛铛作响时,早早准备好的郑和他们也在经过三个月的休整后决定启航。

郑和与陈瑄、崔均三人走出了旧港宣慰使司衙门,站在马车前,崔均对二人作揖:“我就不送你们了,反正天天在一起也腻歪了。”

“好!”陈瑄爽朗笑道:“你好好看着南洋,等我们回来,倒是要好好看看,这巨港的变化有多大。”

“哪还有变化的空间……”崔均哭笑不得,而在他的哭笑不得背后,却是焕然一新的旧港城。

由于苏门答腊岛上石灰石众多,因此在郑和上次返程前,这里就已经兴建起了水泥工场。

这次郑和南下带来的工匠,更是让水泥工场的技术更加精细,产量更高。

三个月的时间里,巨港的城墙被清理干净了绿植,覆盖上了混凝土。

旧港城内的道路都被扩宽,屋舍也重新建设得焕然一新,城池扩大了一倍不止,足以容纳十余万人在其中生活。

除此之外,城外还兴建起了三个军营和四个集市,码头那边也被修建得焕然一新,可以停泊五千料的上百艘大船。

巨港内的官学也兴起,十所官学足够满足当地孩童的就学。

巨港是一个风向标,眼见朝廷在巨港投入这么多资源,其它华侨聚集和马来百姓聚集的城池也开始尽心尽力的干活。

从大明设立旧港宣慰司到现在,不断有马来人口和南洋各国华侨到旧港聚集,因为他们都看出了大明要立足南洋的决心。

南洋诸国很难过,可还得陪笑,毕竟郑和的舰队不是摆设,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了这个“天降爹”。

“好了,上车走吧。”

郑和调侃着,并和崔均打了个招呼后便上了车。

陈瑄见状也跟着坐了上去,不多时马车就驶离了旧港宣慰司衙门。

与三个半月前不同的是,原本拥挤狭窄的道路变得宽敞,两旁各种文化的建筑则是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石木结构的混凝中式小院。

“真没想到,三个月的时间能变化这么大,不知道我们回来的时候,这里会不会变得更为繁华。”

马车上的陈瑄感叹着巨港的变化,心里也忍不住升起自豪感。

一旁的郑和手里拿着一本厚厚文册,腿上还有两本脸上也是止不住的笑意:

“比起这个,我更在意这个。”

“嗯?”陈瑄回头,一看郑和手上的东西,立马笑道:“这个确实应该更在意。”

“我还以为这旧港是蛮荒之地,却不想蛮荒之地也有四十余万口,百余万亩耕地。”

“这地方土地肥沃,水果成群,两亩地的产出就足够养活一个人,真是好地方……”

陈瑄说出了旧港宣慰司的情况,郑和也高兴拿起其中代表赋税的文册道:

“人口和耕地固然值得高兴,但当地的赋税情况才是让我叹为观止的原因。”

“满剌加千户所和巨港两个地方,过去一年居然收到了五百多两黄金,六千多两白银和十二万贯钱。”

“这放在中原,恐怕也是了不得的赋税大府了,更别提二十二万石税粮了。”

“别说支付南洋卫和旧港卫这两个卫所的俸禄了,就连吕宋的俸禄都能一并支付了。”

此刻的马六甲并不算繁忙,至少比起大航海后的情况来说不算繁忙,可即便如此,每年的税收也十分可观。

要知道这还是只有南洋卫这一个海军卫巡视让行商缴纳赋税的情况,只有一卫的情况下,不少商船都逃了税。

如果旧港卫也形成战斗力,从而让南洋卫彻底从陆地上解放出来,那估计这里能获取的税银还会更多。

“等这次下西洋回去后,我得向陛下和殿下上疏,让朝廷增设两个海军卫才行。”

郑和感叹之余,他们的马车也抵达了焕然一新的巨港码头。

二人先后下车,郑和命人将旧港的《黄册》、《鱼鳞图册》、《赋税粮册》送回南京,随后开始组织大军上船。

海内外诸国的商帮在旧港跟随下西洋舰队停留了三个月,没有谁敢于率先走出满剌加海峡,因为小西洋上的海盗数量并不少,他们势单力孤,去到小西洋恐怕会遭到劫掠。

他们也不敢催促郑和,生怕郑和翻脸不认人。

好在等待迎来了回报,停靠三个月后,他们总算踏上了前往西洋的航道。

“呜呜呜——”

忙碌一个上午,当正午的号角声吹响,数以百计的船只驶出巨港港口,向着西方的满剌加海峡进发。

三天时间里,他们经过了满剌加群岛和满剌加海峡。

在这里,他们见到了许许多多岛礁上的炮台和烽火台,也见到了许多来自阿拉伯的商船。

这群阿拉伯人的商船大多都在五百料左右,相比大明的商船,简直可以用‘迷你’来形容。

面对下西洋舰队,他们只能争先恐后的避让,同时老老实实接受南洋卫海军战船的检查并交税。

海军会给他们发出一块铁牌,这块铁牌是他们进入满剌加海峡交税的证明。

在贸易结束离开满剌加海峡时,他们需要上交这块铁牌,才能得到放行。

明军收税的地方在满剌加群岛和满剌加海峡之间,距离一百三十余里。

在辽阔的海上,数十艘战船想要看管这里还是比较困难的,毕竟它们都是风帆船,即便发现有人逃税,一旦对方逃出炮击范围,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郑和他们就亲眼看到了一些试图逃税闯入南洋的阿拉伯商船。

或许以往的他们能通过这种方式逃税,但面对数百艘下西洋战船和武装商船,试图逃税的下场就是迎接炮击……

“轰轰轰——”

沉闷的炮声与烟雾同时出现,数以百计的石弹被打出,将试图逃税的那艘阿拉伯商船全面覆盖。

在各舰百户官、商帮船主的注视下,那艘阿拉伯商船在顷刻间被打得破破烂烂。

在船只沉没前,两艘三千料的福船上前将它控制,随后在火炮和火枪的指点下,船上的阿拉伯商人识趣的接受处罚,交出船上所有货物的同时写信。

“这些信是怎么回事?”

站在甲板上,陈瑄看着被带着写信的阿拉伯商人好奇询问郑和。

“逃税的下场就是没收所有商品,并写信给商人,由其它船只将信送往他的家乡,他的家人会带着罚金前来赎走他们。”

“还能这样?”陈瑄瞪大了眼睛,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短须,同时问道:“那一个人多少罚金?”

“十贯,倒也不算多,毕竟货物才是大头。”

郑和平静的对陈瑄解释,陈瑄听后却忍不住啧啧几声。

十贯听上去不多,但放在南京城,也是一个力夫不吃不喝一年有余才能攒下来的存款。

在他目光下的这艘船少说也有三四十个人,算下来这就是三四百贯。

这还不算被没收的货物,如果算上货物,这船主损失恐怕不下一千贯。

陈瑄有些幸灾乐祸,但也对海军如何帮朝廷敛财有了心得。

“我们去了小西洋,到时候设立了官场,那沿海航道要不要收税?”

陈瑄已经盯上了广袤的小西洋航道,郑和却摇摇头:“殿下说了,满剌加一处就够,其它地方恐怕很难收回成本。”

“倒也……”陈瑄想了想地图上满剌加海峡的地形和其它地方的地形,刚想承认,却又笑道:“那锡兰国我看就挺适合收税的。”

“嗯”郑和点点头,但又不好意思道:“人家与我们没有发生矛盾,我们总不能直接炮击他们吧。”

“我懂我懂……”陈瑄笑着点头,郑和见状还以为他真的懂了,所以颔首道:

“我先回船室了,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你叫我。”

“好好,伱去休息吧。”陈瑄善解人意的摆摆手。

郑和倒也没多想,转身就去船室休息去了。

倒是在他走后,陈瑄摸了摸自己的短须,啧啧道:

“得想个办法让他们对我们出手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