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漠北事变(3/3)
朱棣所说的四个月,显然是从海喇儿出发开始算起,而粮食豆料也是从海喇儿算起。
队伍之中,面熟的哨骑千户策马而出,仰视作揖:
“佥事,鞑靼部太师阿力台率两万骑兵袭击瓦剌部的太平,被马哈木和把秃孛罗联合太平设伏围剿大败而归。”
面对宋礼的提议,朱高煦沉吟道:“年号的事情暂时推迟也不碍事,即位的事情可以在后天安排好吗?”
况且在他看来,这种消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就连纪纲自己都似乎嗅到了不对劲的气息,自解缙案后,他低调的仿佛消失了一般。
在此地驻扎的,是来自交趾都司的兵马,而节制他们的,是如今的颖国公傅让。
“看来殿下您也比较支持这次北征来削弱马哈木。”亦失哈笑着看向坐上步舆的朱高煦。
“况且先前马哈木便被我军重创,此次即便出塞,他恐怕也会避而不战,不与我军交手。”
马哈木来的速度并不快,因此王戎还没来得及将最新的消息送出,马哈木与阿力台的消息就送抵了京城。
阿力台的无能,超过了朱高煦的想象。
“是这么说,不过……”傅让眉头不曾舒展,末了喝了一口水才道:
他们与当地的少数民族融合后,创造出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少数民族文化为辅助的建水文化。
“臣没有了。”宋礼作揖,而后唱声退出了春和殿。
“辽东人口最多,七十三万户,三百七十二万余口。”
他刚刚离去,班值太监却又唱礼道:“礼部尚书宋礼、吏部尚书夏原吉求见!”
它比北京湿润,比南京凉爽,十分违和。
张纯不假思索道:“若是杀了纪纲,那确实能讨江南文人欢心,但殿下是什么人你又不是不知道,留着纪纲,就是给他们头顶悬着一把刀,谁也不知道这把刀什么时候会落下。”
“真有那么热?”
傅让已经率领三万余军队攻入澜沧江、元江等地河谷。
自从明军挺进元江河谷,他便率先一步南下抵达了建水县休整,试图适应当地的气候。
“你既然已经把账算好了,那稍许回去就准备安排吧。”
一个半月过去,这对于整个工程来说杯水车薪,但却能造福十数万百姓。
“没了马哈木,漠北就是三足鼎立,有利朝廷控制。”
王戎也在下令戒严后,返回城内衙门休息,安静等待消息传来。
在他观察不到的地方,傅让大步走入一座山寨之中,在随从帮助下脱下甲胄,大喘气道:“这元江河谷果然名不虚传,怪不得殿下让我小心点。”
“回殿下,都已经安排妥当,内外藩臣除瓦剌、鞑靼外,皆已经抵达。”
消息送来时,正是腊月二十八日,距离朱棣退位,朱高煦即位仅有两日。
“因此要出男丁的话,大宁最少可以强制招募四到八万,渤海最少二十万,辽东则是完全足够。”
“快快快!”
朱棣的思路还十分清晰,并且他也预料到了马哈木可能奔逃的事情,因此他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他详细询问了阿力台事情经过,得知确实是阿力台主动袭击的太平,便是连他也觉得有几分棘手起来。
“水囊的水都温热了,这鬼地方……”
他用脚指头都想不到,两万打四万怎么能打出全军覆没的战果,即便不敌,也顶多损失万余人才对。
在他走后,朱高煦便将目光投向了夏原吉,夏原吉则是作揖道:
“云南三司传来消息,陇川府接受布政司核察,触犯律法的乡绅富户有二百六十四人,吏员七百二十七人,官员三十二员。”
城外的塘骑队伍闻言,当即折返往草原而去。
“好,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只是当下正值冬季,哈剌温山脉以东大雪覆盖,想要穿越并不容易,最少要等到来年四月才能等到积雪融化。”
“反倒是杀了纪纲,到时候需要用人的时候,还得临时找一个人来用,毕竟总不能让胡纶办脏事吧?”
傅让和张纯毕竟是二十几年的老战友,没什么不能说的。
“渤海都司存有三十六万石豆料,水稻小麦五十余万石。”
“牵连三服,流放昌都,另外内迁番民五万置大理、蒙化等府。”
在朱高煦的目光下,夏原吉作揖退出春和殿。
每耽搁一个时辰,都有可能导致几十个人得不到救治而牺牲。
朱高煦不假思索的给出回答,这也是他为了改变藩地人口结构所作出的安排。
“这算来算去,如果是明年就要出兵,那恐怕可供征战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个半月……”
“窸窸窣窣……”
“这上百万石豆料和粮食,大概需要出动二十万辆挽马车和百姓。”
得知后勤可以保障后,朱高煦便在意起了出征成本的问题。
“有”郭资不假思索道:“国朝内田赋已达七千二百余万石,税银一千四百余万贯,海外关税及矿税八百余万贯,今岁岁入约四千四百余万贯,较去年高出二百余万贯。”
“……”傅让闻言皱眉,但略微想了想还是点头道:
现在就看自家殿下是准备杀了他,还是准备流放了。
“因此,这次即便无法对马哈木造成什么伤亡,但能离间瓦剌三部也十分不错。”
他没想到马哈木的恢复速度会那么快,要知道距离上次北征不过才过去七年。
“阿力台派人传来消息,马哈木正朝阔滦海子赶来,阿力台乞请东迁海喇儿城!”
“这次也不带火炮,你给我准备五十万石豆料,四十万石粮食。”
大约三日后,狼狈的阿力台便带着十余万部众来到了海喇儿城外。
“让他们迁徙过来!”
“若是这些都能做到,你我的富贵还能传十几代,若是做不到……”
傅让沉默片刻,似乎想到了自家父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