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十七章(1/3)

黎淳离开时,下了两个时辰的雨也终于歇了架势,只是乌云还未散去,天色昏沉。

内城的商家紧赶着挂出灯笼,昏暗的鱼骨状的街道瞬间灯火通明,落雨之后冷清的街面上,很快就出来三五成群的游人们,欢笑声不绝。

夜市千灯照碧云,扬州的夜市在这条东关街上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黎淳坐在马车里,喧闹声不绝入耳,各家商铺挂着的灯笼光亮顺着缝隙挤进来,照亮漆黑的车壁。

他沉默地坐着,手边是临走前江芸塞给他的手帕。

“我一定会让您满意的。”

狼狈的小童站在台阶下,浑身湿漉漉的,江家高大的门楣阴影落在他身上,本就瘦弱的身形越发矮小,可他的眼睛却是这么亮,连带着漆黑的瞳仁都好似含着光。

“我也不会是您的污点。”他折腰而拜,神色认真。

雷鸣震耳雨风涌,孤光弱萤一点星。

他这辈子收过很多徒弟,厉害如李东阳,天顺八年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如今已是左庶子兼侍讲学士,实干如杨一清,十四岁乡试中解元,十八岁中进士,曾担任山西提学佥事做出无数能事,眼下父孝除服,还是会有一番作为,他的子孙则是由他亲自教导,也各有各的出息。

这些学生如杨李二人,以神童闻名遐迩,生来就该有一番作为,再譬如他的子孙深受父辈影响,勤学苦读,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只有遇到江芸,这个年岁还未启蒙已经晚了众人一步,若是寻常人早已寂寂苟活,混混过日,可偏偏他在这个小童身上看到了那点微弱的光。

他察觉扬州繁华下的百姓孤苦,他悲悯大雨下无助的母子,他身上有着常人难有的执拗,总让人恍惚为之设想,也许这株角落里的野草终将会长成挺拔的蓬蒿。

那一刻,他不可抑制地心动了。

“今日是佛诞日,内湖上都是游船,游人看热闹把路堵住了。”黎风停下骡车,无奈说道。

黎淳回神,掀开帘子朝外看了一眼,湖面上已经飘了河灯,有僧人捧着撒了盐的豆,邀请路人品尝,他揉了揉额头:“绕路回去吧。”

黎风从一条小道里绕了出来。

“一个佛诞日扬州就这般热闹,听说杨通判还打算大办上元节,说要造烟火,到时路上的人肯定多到走也走不动,也不知县衙的人力够不够。”黎风笑说着,“只可惜是看不到了。”

黎淳闭眼不语。

“老夫人。”骡车停了下来,黎风惊讶说道,“您怎么在这里?”

黎老夫人提着一盏灯笼站在门口,原本昏暗的小巷因为这一盏灯笼也有了少许光亮。

“买个书,结果这么久不回来,我自然担心。”

黎风解释着:“去了一趟江家。”

“江家?”黎老夫人惊讶地看着走下来的黎淳,“是送江小童归家吗?”

黎淳顺手接过她手中的灯笼,淡淡说道:“雨大,送了一程。”

“他年岁小,又这般瘦弱,若是今日冒这么大的雨回去,怕是要大病一场了。”老夫人跟在他身后,忧心说道。

黎淳想起今日江家的态度,不由冷哼一声。

老太太睨了他一眼,嗔怒道:“怎么,他还不是你徒弟呢,怎的要求如此严苛?”

黎淳晃了晃手中的灯笼,解释道:“我不是朝他生气,只今日见了江家人对他的态度,有些不平罢了。”

“不平什么?”老夫人不解问道。

黎淳不说话,穿过微亮的走廊,低低叹了一口气。

“是发现其实他当日所言非虚。”黎老夫人了然,“他说他有难处,你今日发现了他的难处?”

黎淳摇头:“他的难处不止被江家打压这一事,这小子还未说实话。”

黎老夫人转而说起另外一件事:“今日赴宴,我见着那江家主母,是一个有主意的女人,想来驭下极严,她爱子深重,处处打算,可惜那子并不是江芸。”

黎淳忍不住皱眉:“都是江家子嗣,何苦如此对待。”

“你是郎君,自然不懂内宅女子的心,而且人心哪有不偏的。”黎老夫人叹气,“我那日见他坐在台阶下的样子,便想起你小时候的样子。”

黎淳侧首看她。

“华容学风浓郁,考学压力极大,你自小就有上进心,希望能给自己和家人争出一片天来,所以每日天不亮就起来读书,学到人定才肯休息,若是听闻哪里有人做出了好文章,便是翻山越岭也要去拜访,若是那人拒绝了,你便也坐在人台阶下,想着磨一下。”

黎淳哼唧了一声,粗声粗气说道:“我那是求学若渴。”

黎家书房内,黎循传读书的身影正倒映在门窗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