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计深终成祸(2/2)

忠顺王爷也因此对贾蓉恨之入骨,必置其于死地而后快……。

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这次忠顺王爷和宁国府不死不休的架势,谁都看的出来。

其实忠顺王爷奏章中所言之事,哪家权贵没做类似的丑事,区别只在于事态大小,有没有被暴露于白日之下。

而这样的违法之事,只要不是闹的太大,寻常情况下,是不会致世袭勋贵于死地的,这几乎成了朝堂上默认的规则。

连一向自诩清高的文官,似乎也接受了这一潜规则。

而这次忠顺王爷借着贾珍父子事发,顺势将这些陈芝麻烂谷子都抖露出来。

有些事情甚至都不是今年发生的,可知他想对付贾家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就收拾了一堆罪责。

贾琮移祸江东的手段,不过是给忠顺王爷提供了一个爆发的时机。

而朝堂上的各衙官员想到的,却会更多一些,谁都知道忠顺王爷是当今圣上的从龙之臣,是圣上最信重的同父异母兄弟。

他如此激烈突兀的言行举动,是否就代表了圣意?

忠顺王爷的举动,也让朝堂各衙官员心中的天平加剧了倾斜。

而就在忠顺王爷的奏本上报之后,很快嘉昭帝就下了御示:“令大理寺、宗人府严查诸事,确证属实,以国法严惩!”

嘉昭帝这一句言简意赅的御示,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朝堂官员还不明白,那就可以集体买块豆腐撞死了。

当年圣上与吴王相争,以宁荣贾家为骨干的四王八公,两不相帮,只作壁上观。

而圣上登基之后,四王八公因在军方沉浸数代,盘根错节,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文武朝政深有牵制,此事让圣上长了十几年的疙瘩。

只是四王八公,起于大周立国之功,根深蒂固,又有太上皇的脸面,不好轻动,圣上也一直没合适的发作理由。

如今宁国贾家只剩下一对纨绔饭桶子弟,已是平阳之虎,西落之日,圣上再也没耐心姑息,这是要杀鸡儆猴!

嘉昭帝的这句御示,就像压弯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四王八公影响下的武勋群体已失先机,终于朝堂风向彻底倒向一边。

对于文官来说,圣上是九五之尊,一言一行关于国体,有些话圣君是不方便亲口的,作为臣子自然是要代其劳。

既然圣心已显,朝堂官员,随波逐流,各显其能罢了。

首先是都察院的快嘴御史们,早就蓄势待发,弹劾宁国贾家的奏章犹如六月飞雪。

厉言宁国袭爵人与血脉世子,为非作歹,罪大恶极,贵勋之家,触犯国法,与民同罪,绝不可姑息。

刑部、大理寺等其他官衙也不甘落后,相关的弹劾问罪奏章紧跟其后,群情汹汹。

而接下去几天,被宁国府肇祸迫害的苦主,像是不约而同,陆续到大理寺举告宁国府倚仗权势,荼毒害民的诸般罪行。

而市井民间,关于宁国府以权势害人,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言论,尘嚣日上,不可遏制。

仿佛不久之前,市井民议疯狂攻击张守安的情形,再一次在神京城上演。

至于这一切的背后,是否有人在推波助澜,谁也说不清楚,这种事情很多时候就是笔糊涂账,你觉得它有,但你永远说不清楚。

而忠顺亲王的确为皇帝肱股之臣,在这关键时刻,又向嘉昭帝呈了第二本奏章,发出了最致命的一击:

宁国府袭爵人及世子,无视国法,奸邪凶戾,残害黎庶,重罪已昭,辱没勋诰,伤及国体,灼请削宁国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