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武道神通(1/4)

【养精,练精,养气,练气,存神,养神,练神】

李阳所参悟的武道修行之中,在精与气阶段乃至养神阶段,都需要不宜学习过多武术,而是要把一门武术练精练深,等到养神完成后练神卡住的时候再学习其它武学,触类旁通才有益修行。

不过李阳自然没有这个瓶颈,他已经练神成功,修行出了太极拳之太极神意,自然可以去修行其它武功来增强自身的武道手段。

道法,佛法,以及现在所参悟的武道,都是有别于仙法,魔法,基因武术的额外道路,每一条修行路都能增加他的底蕴,自然学习的要多多益善。

所以,他并不嫌麻烦,甚至有将天下武道凡是有价值的都学习一遍的念头。

学完了【太极拳】这门武功,他紧跟着就开始着手修行起了【形意拳】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华夏传统拳术之一。

形意拳的创始年代及其源流,众说纷纭,无确凿的史料可资佐证,主要的说法有三种:起源一:传说是达摩老祖所创。达摩系天竺(印度的古称)高僧,他来到中国传授佛经,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而后寺内曾出过不少技艺高超的武僧,后人因慕其名而将达摩认做形意拳的始祖。

另因有一诗人为了纪念达摩传经的精神,作《咏达摩》一诗,诗中写道:“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练功夫,要从纸上求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这个心意被认为指的是形意拳即心意拳。

起源二:说形意拳是岳飞所创。在一本佚名的古拳谱序中写道:“当武穆童子时,受业于名师,精通枪法,脱枪当拳,自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日艺(意)拳,神妙莫测,盖古来未有之技也。王以后金、元、明数代,鲜有其技,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丰者(黄新民的《姬际可生平初探》一文考证为“龙峰”)。生于明末清初(据黄新民考证姬际可生于明朝的万历年问,卒于清朝的康熙年问),为蒲东诸冯人氏(即今SX省永济县),访名师于终南山,遇异人,得岳武穆王拳谱,揣练数载,尽悟其奥妙,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蒲(今安徽省),无人不知其勇,先生学武十有二年,技勇大成,……”。

这一段拳谱的序言是写在清朝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荷月,由戴龙邦序于河南洛阳马学礼书屋,从上述序言中及师传口授中都说到形意拳是岳飞所创的。但1982年黄新民为考证形意拳的起源,专程由安徽来山西永济县尊村做了一番调查,在他写的《形意拳起源考》一书中析:“从史籍来看,没有岳飞编拳的记载。”并且从岳飞生平分析其没有时间编纂此拳法。

起源三:说形意拳是姬际可所创。据清朝雍正年拳谱《心意拳原委考》《拳论质疑序》中记述:姬龙凤家居均村,精于枪法,但他想到一旦手无兵刃时,遇有不测将难以自卫,于是参照枪法,创造了心意拳。

据孙禄堂在《形意拳学》“自序”中所述:“余尝闻吾师云,形意拳创自达摩祖师,名为内径。至宋岳武穆王发明后,元明两代因无书籍几乎失传。当明末清初之际,有蒲东诸冯人姬公先生讳际可、字隆风,武艺高超,经历有年,适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谱数编,融会其精微奥妙,后传授曹继武先生。曹先生即康熙癸酉科武试联捷三元,供职陕西靖远总镇者是也。”

说法有三,但广泛认可的最初创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济市)姬际可(1602年—1680年)。

而孙禄堂便是形意拳名声赫赫的宗师高手,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圣,武神,万能手,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在那个年代更是被军阀邀请担当武宣,由此可见武功造诣。

除孙禄堂外,形意拳还有半步崩拳打天下的郭云深等宗师皆是鼎鼎大名。

三大内家拳:太极,形意,八卦,能与太极拳并列,足可见其资格。

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现行流传的形意拳为道光年间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立而成,形意拳讲究内意与外形的高度统一,后世尊李洛能为形意拳祖师。

李洛能乃是与太极杨露禅,八卦董海川齐名的武道大宗师,素有神拳李之称。

李洛能所创建的形意拳,基本内容为三体式桩功、五行拳和十二形拳。三体式为形意拳独有的基本功和内功训练方式,有“万法源于三体式”之称。五行拳结合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思想,分别为劈拳(金)、钻拳(水)、崩拳(木)、炮拳(火)和横拳(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