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扑朔迷离(3/5)

洛雨生闻言,指了指西南方向,杨路云见了,身形拔起,直接从树梢上飞掠而过,身后几人见了,立即紧跟而去。

在大夏皇朝时期,出现将近五百年的安稳期,在这种社会安定时期,皇帝通过任用文臣治军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这样既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安定,又避免了武将因为权力过大而出现蕃镇的局面。

于是这种制度延续下来,并慢慢根深蒂固,并发展到病态的地步,文官可以遏制武官,即便是同一品级的官职,文官的地位也比武官要高,行军打仗时,更有文官做为监军,监军权力之大,可以全盘否决整个战略部署,而到了大夏皇朝末期,甚至演变到武官见到文官要行跪拜大礼。

由于过于重文抑武,使得整个社会都充盈着过于保守的氛围,尤其是在政治表现上,这些文官是难得的才子,却未必是可用的政治人才。

所以在大夏帝国遇到重大问题之时,会显现出书生义气的不成熟的抉择,一个帝国的发展缺少文武相济的政治氛围与治理方法,最终成为将大夏帝国拖向了灭亡深渊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武官员的团结,对一个政权的稳定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文官治理国家,武官安定国家,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但是文武官员之间的平衡却是一个千古难题,从整个王朝的发展历史来看,所有的王朝在文武官员地位平等的问题上都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大明朝建立初期,帝君在帝国建制上虽然很多都延续了大夏皇朝制度,但在这一点上,却是将其完全推翻,实行文武并重,武官也可以入阁拜相,但是能入阁拜相的这些武官,则必须有赫赫战功,就像当朝兵部尚书岳泰安,就是从一个小小的伍长,一步步凭借战功坐到这个正二品的高位。

所以在大明朝,有官职的武官,特别是高品官职的武官,都是从尸山火海中爬过来的,搏杀经验丰富,修为也高,就像杨路云,兵部侍郎高官,就是玄境中阶修为。

若是在官场上想要清除政敌,搞暗杀那一套,对方是文官还好说,若是针对武官,那杀手真的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