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种子在发芽(1/5)
很快李有福就将整个黑市都逛了一圈。
该说不说,江浙省城这边的黑市的确是大,数千平米,一共是划分了两块区域。
最外层,种类最多,摸黑流动的人也是最多,五花八门,几乎囊括了平日里生活所需,像什么脸盆,毛巾,搪瓷缸,手表,皮鞋,手工编制的竹凳,椅子,扫帚,筐子。
其中还包括了,卖野鸡,野兔,鱼,鸡蛋,和卖粮食的摊位。
李有福询问了几个摊位,和红星机械厂收购的价格相差不大,甚至说…黑市要略高一点。
至于粮食就更扯,大米,白面要4元一斤,足足比粮油站的价格翻了20倍,关键…人家根本不是用来卖,而是用细粮换粗粮,大致比例是1斤细粮换3斤粗粮。
在这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用细粮换粗粮,可以说是常规操作。
每顿全是粗粮,是个啥后果,相信体会过的人都清楚,这玩意不但难以下咽,吃多了厕所都上不出来。
所以,细粮是必需品。
可为了让老婆孩子不饿着,把细粮换成粗粮,就是最好的选择。
可能有人要问,那些拿着粗粮换成细粮的人,他们就不怕饿着肚子?
首先答案是肯定。
就比如遗老遗少,名流,生意人,现在还是公私合营时期,积累财富留下来的人还有不少。
又或是特殊工种,不仅每个月定量远高于30斤,细粮的比例也在60%以上,最后就是刚生完孩子的女人。
城里也好,农村也罢,跟后世不一样,好吃好喝,还有各种营养品,即使没有奶,孩子还可以吃奶粉。
这个年代,奶粉本身是稀罕物,刚生完孩子的母亲,绝大部分没有母乳,就只能是熬点小米,大米粥,用上面的米皮给孩子续命。
除此之外,粗粮的价格几乎在元1斤。
越往里走,摊位越少,而这些摊位上卖就是侯进步所说的古董,从指头盖大小,一直到半米大小的都有,最多的就是鼻烟壶,瓷器一类。
李有福没敢用手电筒往人脸上照,黑市有规矩,不问货物来源,更不能去打听卖货的人是谁,不过一想,能拿出古董卖的都是啥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