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1/3)

《楞严经》修学法要,常钦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六面。

本经的修学方法有两个重点,第一个就是理观,第二个是事修。那么在理观当中,又分成自力法门跟他力法门;这个自力法门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圣道法门;他力法门就是属于净土法门。那么这两个法门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呢?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本经把我们生命的现象,分成两部份:

第一个、我们讲的是一个[个体的生命]──就像一个水泡一样,我们由于过去善恶的业力,把今生的五阴身心给创造出来,你现在有你的色身,你内心有一时的感受、一时的想法。

五阴身心它的特色是什么呢?它是有固定的相状──可能是一种安乐的相状,也可能是一种痛苦的相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相状,也可能是一个邪恶的相状,有各式各样的相状。我们今生的身心世界有它的相状,因为你一定是有时间相、空间相,在时空的交集下,才构成你的个体生命。当然有相状的东西,它是变化的、是狭隘的,这是事实。

第二个、生命的现象就是我们的[一念心性]──那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它虽然没有相状,但确是具足了无量功德之法。如果以圣道门的思考模式──它一定是直接契入无相──从空性入门,没有一个例外。我们看唯识宗、三论宗、天台宗,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修学,其实道理只有一个,就是──把你从五阴身心的相状,带回到无相的真如;唯一的目标,都是要你离一切相,返妄归真──把心带回家!

但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从一个无相的心性当中,重新出发,可以说是从空出假。所以修净土宗的人,你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相状,你没有相状,你没有办法修净土。

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

第一个、你对[名号功德]的相状要建立起来。什么是『阿弥陀佛』的名号?那也是一个相状。

第二个、什么是[净土的庄严]?

一个净土宗的人,你对名号的功德、对净土的庄严,这两种相状没有建立起来,你根本不可能感应道交。

净土法门是一个阿弥陀佛本愿摄受的法门。也就是说:修净土宗的人,你所有的功德,都是来自于阿弥陀佛本愿的摄受。所以修净土宗的人,只要做一件事情:

想尽一切办法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以你的心力启动佛力!

如果你心中没有相状,你怎么感应道交?你跟谁感应道交呢?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

净土宗的修学特点是──你在无相的真如当中,要建立两个重要的相状,就是名号的功德、净土的庄严,来建立对阿弥陀佛的感应道交、启动阿弥陀佛的加被。所以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在二十五圆通当中,这个念佛圆通是特别的,其它二十四个圆通,都是无相三昧,而念佛法门是有相三昧,你心中是要有相状的。所以古德说念佛法门是从有相入无相,虽然它表面上是有相,但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是从有相慢慢的趋向于无相,道理是一样。

戊二、他力法门(分三:己一、白佛归敬之仪,己二、正述所修法门。己三、结答圆通方便)

己一、白佛归敬之仪

第一段,先说明这位菩萨白告佛陀,表达他内心皈依、恭敬的一种身口的仪式: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这个念佛法门的当机菩萨是大势至菩萨。为什么叫大势至呢?因为这位菩萨他具足广大的威德之力,他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够震动一切魔王的宫殿,乃至于能够震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的威德之力,这叫大势至。

这时候,他与其同伦;同伦是指同类,就是同修净土念佛法门的五十二个阶位;这五十二不是数目,是五十二个阶位。五十二个阶位是什么呢?就是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跟等觉,这表示念佛法门摄机特别的广,从干慧地的凡夫位,乃至于到等觉位,都是依止念佛而成就圆通的。这么多菩萨就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是说明对佛陀白告之前的一种皈依、恭敬的仪式,以下才正式的叙述他所修的法门:

己二、正述所修法门(分四:庚一、陈白古佛授法。庚二、详喻感应道交。庚三、法合显示深益。庚四、述己自利利他。)

庚一、陈白古佛授法

先陈述古佛所传授的法门,也就是说──每一种法门,在佛教里面都是要有本,不像外道。外道的法门是无本之学,哪一个外道在山洞打坐,突然间看到什么影像,持牛戒、持狗戒…外道的法门,是在禅定中,妄想出来的,不是一个道,没有通往涅盘的力量。而佛教的法门,它肯定是有传承的,一定是每一尊佛、每一尊佛传承下来的。那么这尊佛是谁呢?是古代的一尊超日月光佛。我们看经文: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大势至菩萨回忆他过去在凡夫位的时候,这样恒河沙劫的时间,有一尊佛出现于世,叫无量光佛。从无量光佛到超日月光佛,这中间这一小劫的时间,有十二尊如来,相继的出现于世间。而这最后一尊佛对大势至菩萨的启发是非常的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彼佛教我念佛三昧。他告诉我:所有的法门当中,[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你直接从有相行,契入无相的三昧,这个是最容易得到成就的。

念佛三昧蕅益大师解释说──实质上从本经的教义来看,是有三种的差别:

(一)惟念自佛:惟念自佛就是他在念佛的时候,是忆念他内心的佛性;自佛就是自心的佛。所以我们看禅宗他也念佛,但是他念佛不是一种皈依的心,他念佛的时候,把佛号创造出来──南无阿弥陀佛,之后他就开始思惟,欸!我为什么能够念佛呢?念佛是谁?他从音声当中去找那个能念的心。所以他是依止佛号的假相,从这个佛号的假相当中,把心带回家。所以这个惟念自佛蕅益大师说,跟前面二十四个圆通是完全相同的,只是说他的下手方便是从佛号回家而已,从音声回家。因此惟念自佛是属于圣道门所收摄。

(二)惟念他佛:惟念他佛是我们一般人比较习惯的──忆念十万亿佛土外的阿弥陀佛。当然它的缺点就是有一点心外求法,你心是向外攀缘的;向外攀缘的心,就容易被破坏,因为它是生灭变化的,就不牢固。所以惟念他佛的缺点,就是你那念佛的心,在临终的时候,很容易被你的烦恼,跟外境的障碍所破坏。这个我们前面说过了。

(三)自他俱念:自他俱念是最圆满的。

什么是自他俱念呢?蕅益大师说:首先先忆念自己的佛性──了达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回光返照我一念心性,跟诸佛的心性平等无二;那么从自他不二当中,提起佛号,所谓──托彼名号,显我自心。在禅净双修当中,我们所要观的第一个是禅观,所有的修行者第一件事情──都是先把心带回家。

你一定要把你五阴身心──攀缘的心,带回到一念心性,然后再提起佛号!

忏公师父在打佛七的时候,常常开示一句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