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3/3)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假设某甲跟某乙,二人相忆──就是偶尔的彼此互相忆念,某甲把事情忙完以后,偶尔忆念某乙,某乙也偶尔的忆念某甲,那么这两个人产生一个因缘,当然因缘就比较浅,比较浅未来的相逢,可能是一生、两生,比较少生的相处、相遇。假设是二忆念深──就是经常的忆念,某甲经常的忆念某乙,某乙也经常的忆念某甲,这两个因缘就深啦!那么这种情况,在未来的生命当中,从生至生,这个生是一生,下面那个生是多生;因缘浅的话是一生、两生,因缘深的话叫多生,他们两个之间的因缘,就像身形跟影子一样,就彼此不会分开而经常相逢。

这个地方就说明了,人跟人之间的相逢,那是得有缘的啊!你看:为什么他会跟你做夫妻、他会跟你做子女,他会跟你做朋友,因为你们两个过去生,都有彼此在忆念对方。

有人问我说:欸,师父啊!你看我会不会出家?我说:你想到出家的时候,你想到什么?我们也可以测试一下你未来出家的因缘,出家不是绝对的好,但它也是一个因缘。如果你想到出家的时候,你的忆念是──出家很枯燥、很无聊,那你今生不会出家,你来生也不会出家;如果你心中去忆念出家法的时候──欸…不错哦,出家很清净、享清福。忏公师父说的:世间人享鸿福,出家享清福。鸿福是带业,虽然有福报,但是很躁动。所以如果你忆念出家法的时候,你是一个美好忆念,你今生即便没有出家,你来生一定有因缘出家。

其实:你世间的因缘,你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你心中的想象已经产生一定的力量。就像你做母亲的,你最在乎子女什么?你说,这个子女很会读书,这个是最重要的吗?未必吧!一个做母亲的、做父亲的最在乎的:你这个儿子心中有没有我的存在,是嘛!你心中没有我的存在,你结了婚,你心中只是忆念太太。欸!他心中没有你的存在,你们的因缘就淡了。他再怎么会读书、怎么有用,跟你就没关系。所以我们看人跟人之间的因缘,最重要就是你心中有没有我,这个是合乎佛法的缘起论,因为他心中没有忆念你,你跟他因缘就淡了,即便他名义上是你的儿子,有这个儿子等于没有这个儿子。所以我们讲:相逢就是有缘,这个因缘的关键就是心中的忆念!

有些人观念不正确,他说:为什么我们应该要往生到弥勒净土?弥勒净土在三界比较近,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土比较远。其实你往生跟远近没有关系。你心中不忆念,就算它在你隔壁都没有用,你相不相信?

[往、不往生]——是你心理的问题,跟十万亿佛土、二十万亿佛土…都没有关系的。我们这一念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哪有什么距离?

[往、不往生]——跟距离没有关系,是你自己心理准备好没有?障碍是来自于你心;你心中不忆念佛陀,佛陀在你前面都没有用、住在你隔壁都没有用,当面错过!

我们要知道──阿弥陀佛会不会去救拔某一个人…关键就是你心中有没有佛的存在,你有没有把阿弥陀佛当一回事,问题在这个地方。下一段就讲很清楚了,前面只是一个譬喻,这以下合法:

佛陀,他把他的内心世界──他要怎么度化众生讲出来,他说: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佛陀说:身为一个佛陀,在一念的寂静的涅盘心中,我那个大悲心啊,不断的忆念十法界众生,就好像母亲忆念儿子一样。但是佛陀也讲出一问题是若子逃逝,虽忆何为?佛陀不断的忆念众生,就像母亲忆念儿子一样,但是身为儿子,他一心一意只想在外面攀缘,甚至于想要离家出走,那么母亲单方面的忆念,这样子彼此间也没有相逢的因缘。所以问题就是──这不是单方面的。

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假设身为一个儿子,心中不断忆念母亲的好处,就如同母亲忆念儿子一样的至诚恳切,那么母子两人,生生世世,就经常相逢而不再分离了。为什么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为什么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会跟佛陀同时出世呢?事出必有因──因为舍利弗尊者跟目犍连尊者,在过去生经常忆念释迦牟尼佛。不过我们也不错,末法至少还有佛法,我们跟释迦牟尼佛的因缘是在尾端,至少法还在,没有跟人结缘,跟法结缘。所以说,佛陀跟众生的感应道交,叫做千江有水,千江月。月亮它是平等的照耀一切众生,它释放了很多的光明来加被我们,但是我们手上的水,如果是波动的或是平静的,产生月亮影子的光明就不一样。

这里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感应道交──能感的是我们一念心,我们一念至诚恳切的信心跟愿力;所感的是佛号的功德(无量光、无量寿)。

那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

感应道交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心力跟佛力,谁主动?心力主动,还是佛力主动?心力。答对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佛陀不能主动救拔我们,你要记住这一句话,因为佛陀是无念的。说,欸!佛陀主动救拔你,那佛陀动念头了,那他就不是佛了。佛陀的心是安住在一个无念的心体,他是永远存在法界的一种强大的力量,但是他不能主动救拔你,一定是你释放一个力量,他才能够有所响应。

我看有些人在解释净土宗,他讲他力的摄受,讲到最后…我听那个意思就像外道的思想…佛陀可以完全把你…好像你不想去…他硬把你带去那种感觉!没有这回事情!

即便是他力门──也是你自己要有所准备──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

我们一定要把前后的因果搞清楚,佛陀的心,他是不动念头的,他常游毕竟空;那么是在众生心垢净的条件之下,佛陀影现中、诸佛影现中。你看《阿弥陀经》也是这样,《阿弥陀经》说:是人终时,心不颠到,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临命终的时候,你要先不颠倒──正念分明,然后才是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这一段经文,你一读就知道谁是主动、谁是被动。

我讲实在话:你今天没有把自己内心准备好,阿弥陀佛光明是进不来的,进不来!即便他是他力门,但是他永远也是被动的,你读这一段经文就知道。佛陀忆念众生这句话没有错,但是你不忆念佛陀,这个是没有用的,不能构成感应道交的。

我们从这段经文,我们深深的知道──

佛陀创造了四十八种广大的功德力在法界当中,但是这个功德要变成对你的一种加持,你一定要释放一种信心、释放一个愿力,才能够转他成自──把佛的力量转成你的力量。这个关键在于什么呢?启动佛陀的功德最关键是什么?忆念──我们从这个地方得到启示了,你要忆念佛的功德,你要忆念净土的庄严,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方法。

庚三、法合显示深益

那么假设我们正确的忆念以后,产生了感应道交,这样子有什么功德利益呢?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前面是讲到一个念佛的方法,就是你要透过一个正确的忆念,以你心中忆念的力量,来启动阿弥陀佛的他力门、果地教这两种的加持。前文是讲方法,这以下是讲它的果地的功德。

众生明了的心,他能够产生一个正确的忆佛、念佛;忆佛它是心中的想象,它是一种观;念佛是一个止,对于佛号的一种专注、一种无分别住。那么我们透过忆佛跟念佛这两个方式,能够使令我们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是约着平时,平时的感应道交;当来指的是临终。感应道交之后…去佛不远,你跟阿弥陀佛的功德,就彼此相应不再分离了,结果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必假借其它的方法,你就可以成就心开。

心开有两层意思:

一、约着现世来说消除业障:它能够帮你打开你心中的业障;你一个人有业障的人,心是打不开的;也可以说心开,约着消业障来说。

二、约着你往生以后华开见佛悟无生:这个心开约着破无明证法身,更深了。

所以所谓心开,第一个是打开你的业障,第二个打开你心中的无明妄想。一个是约现世的安乐,第二个约来世的解脱,都可以叫心开。关于这一点──忆佛、念佛,我们用附表来加以补充。

我们先休息十五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