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节小店主和艺术家(2/3)
“商馆”是殖民贸易部和办公厅联合申报的一个项目,在今年的台风暴雨中,临高境也遭了灾,虽然没有什么人流离失所,不过也有不少土地被淹。其中有不少属于农委会准备用来开垦的田地:“商馆”是被淹地之一,只是压根还没开垦。
之所以会被淹,是因为这一带是海滩沙堤后的洼地,陆地边缘的土地会年复一年的滑向大海,海潮又将沙土送回来堆积成海滩,风将沙子吹向陆地,形成一道几米高,几十米宽的天然沙堤,沙堤后面则是下陷的土地。农委会白白做了一些平整之后发现这里的盐碱治理起来远远超越了目前的生产力,接下来又被暴雨泡了一次,对这块地的投入就算交学费了。最终农委会决定放弃对此地的农田开发工作。改由林业部门来负责改造。
林业部决定把整个沿海洼地都改造成红树林地带来固沙抗风,减轻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在稍往内陆的地方则改为种植椰子树种植园。
这片洼地往东是一片低矮山丘,再过去就是马枭。随着博铺到马枭的铁路开通,执委会办公厅和殖民部决定把这片土地改做将来的国宾馆和使馆区。首先就是请东印度公司入驻,并且用东印度公司付的钱把附近的山溪拦成一个小水库,为附近供水――如果以后能够量产发电机,还可以搞点小水电。
马车载运着他们沿着公路行进,很快抵达了商馆区。这里还是一片荒芜,除了平整好的土地之外只有孤零零的几栋木结构房屋,有的房子还在建造。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馆正在盖,确切的说是正在挖地基。特里尼设计了一座相当坚固漂亮的双层的砖石大厅。不过临高建筑公司表示建造周期要两年。所以现在的商馆是两座简单美观的木屋,是张兴培设计的预制件房屋。花了一周时间就全部组装装修完毕,让特里尼瞠目结舌。
两座木屋一座办公一座居住。屋顶上飘扬着亲王旗和公司旗。特里尼把他迎进了客厅。客厅已经用从巴达维亚和广州购来的家具、工艺品装饰一新,墙壁上悬挂着奥伦治亲王和公司的董事们的油画像,看上去颇为气派。
尽管屋子里住得是个意大利人,但是房子仍然保持着荷兰人对清洁的嗜好:干净整齐。特里尼的一个荷兰仆役每天都洗刷整座房子。特里尼猜想这个仆役十有八九是公司派来暗中监视他的。
双方落座,仆役送来了本地的清凉饮料,两人在临高产得藤沙发上落座。范?德兰特隆憋了一肚子问题,到了自己的地盘上,立刻开始提问。特里尼对此显然也有所准备。
“特里尼先生,请您很明白的告诉我,澳洲人的军事力量如何?”
“非常之大。”特里尼很明确的说道,“潜力无可估计――令人恐怖。”
“哦?是什么给了这样的感觉?”
“您刚才已经乘坐了他们的火车。”
“是的,澳洲人的火车,很特别。”
“您一定看得出火车在军事上的用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