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节 守莱州(2/2)

“过一会叫师爷来。”

冷凝云用了几位师爷帮办文案,特别是邸报上的内容,他往往有赖于师爷的解说。这几位师爷不是归化民,所以只办事,不参赞秘密事务。

弹劾不仅会来自他本人的政治对手,对徐光启、周延儒、熊明遇乃至辽人集团不满的各种势力,都会借此事变作为炮弹来攻击对手。孙元化要面对的处境恐怕非常的不妙。

要力保他无碍,看起来难度极大。令凝云不觉犯难――这个任务难度太高了!

不过,要显示出自己的本事,就得把事情办妥。容易的事谁不会做?

思索片刻之后,他觉得还是要从太监们身上下功夫。不知道是太监们的意向现在又是怎么样?乌开地说:他特意到老杨公公、小杨公公并几个平日里常常走动,素有来往的太监府上,和混熟的小太监和仆役们聊天,试探宫中“内相”的看法。

总体来看,孙元化在太监们中间并无恶名――总体来说他在为官处世上还是相当圆滑,又不是东林党人,对太监敷衍的不错。虽然谈不上有多大的交情,至少没有结仇的迹象。

这样的话,运动起来就要容易多了。冷凝云想,正如后世所说的用钱就能搞定的事情就不是难事。

冷凝云考虑再三之后,决定这几天继续搜集资料,自己则电告“中心”,自己准备通过杨公公的路子,设法向王德化等人请托。为此要动用一些特殊的“澳洲货”的库存作为贿赂的礼物。请“中心”予以批准。

冷凝云正在北京殚精竭虑的考虑如何着手援助孙元化的时候,孙元化已经在莱州办妥了很多事情。

首先是整肃了莱州的防务――莱州知府朱万年果敢能干,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上,朱万年在莱州守卫战出力很大。最后被叛军诱俘,最终死在登州。孙元化现在既已脱困,朱万年有了主心骨,当即在他的指示下加强莱州的防御。掖县的洪县令也是颇为能干的地方官员。莱州的防务顿时大有起色。

最为关键的是山东巡按御史王道纯――此人一开始就持“剿”的态度。孙元化脱困之后立刻拜访了他,表明自己已经幡然悔悟,决心“痛剿”。

这么一来,原本在登莱事变中对孙元化的“抚”策大加诟病,又是言官的王道纯就成了孙的盟友――至少在事态平息前,他不会再对正在主持平叛工作的孙元化提出弹劾了。

发动机前指估计,只要孙元化一到莱州,摆出一副“痛剿”的姿态,他原本被动的局面就会大有好转。特别是一批对叛军深恶痛绝的官员,对他的立场多少都会有所转变。

孙元化的第二步是迅速拜访了当地的缙绅:缙绅不但富有家财,而且在当地极有号召力――有的缙绅自己就是乡勇团练的头目,属于有粮有饷有兵的地方实力派。古代社会但凡要坚守城池,得到当地缙绅的支持至关重要。

莱州虽然是不是个富裕的地方,但是首县掖县亦有一些大乡宦:原任左副都御史賈毓祥,天启五年的进士张忻都是当地人。

孙元化逐一拜访了他们,得到了这些人的支持,特别是张忻,家中饶有资产,当即表示愿意捐助巨资来募集乡勇,犒赏士兵。

随后他又召集了府学和县学的生员,要他们戮力同心为守御城池做准备。

然而城中的守军不多,仅有三千人。一部分还是当地卫所的操军,幸而莱州卫还有一部分鞑官兵:是元代色目军人的后裔,在明代鞑官兵的战斗力一直比较强。

但是孙元化很清楚,这点兵力是很难抵挡叛军的进攻的。他太了解自己亲手组建、装备和训练起来的这支人马了。所有的大明军队都没有他们那样善于使用火器――更不用说登州城里堆满了火器和火药――那是他多年的心血。

除了从辽东抽调精锐边军来之外,分布在直隶和山东的各路军队根本不是叛军的对手。不要说野战,就是守城都未必能够守得住。(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