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节 平靖阳山(二)(2/2)
自然,这点兵力去围剿两个匪伙力有未逮。他们每一股都能动员起两三百人的匪徒。而且盘踞的地方都是多年经营的老巢,要直接武力攻打,战斗力有限人数又处于劣势的县中队就算能打赢也得打残了不可。
所以王初一提出的计划是“智取”,以“招安”为诱饵,将两个匪首诱出老巢,一鼓擒杀。随后趁乱袭击。一举铲平他们的老巢。
这个方案不能是异想天开――实际上黄超还很欣赏。因为他当年当县主任的时候,也是靠各种“计策”来剿匪的。
如果问黄超他最喜欢哪个明朝的历史人物,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王守仁,不是因为王守仁引领了明代思想解放的热潮,而是受某历史通俗读物影响,对王守仁剿匪平叛喜欢出“奇计”十分赞赏,充分体现了兵不厌诈这一兵法基本要素。陵水剿匪期间,黄超就充分学习了这一做法,夜袭、伏击等等耍诈的手段没有少搞,而且还很敢打敢拼,带着一个排就敢跟上百人的土匪干仗。
以前一个排黄超就敢打仗,但那一个排伏波军正规军。现在么,王初一手下全是入伍不到半年的国民军。
黄超思虑再三,决定还是批准王初一的行动方案――凡事都有个开头,总不能样样都要元老坐镇指挥。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决定派黎苗连去协助王初一――毕竟袭敌寨自古以来都是非精兵不能为,单单靠国民军怕是有很大的风险。
他当下复信一封,批准了王初一的行动计划。同时告诉他会给黎苗连的支援――但是他们只能在他开始行动前24小时抵达,所以要他卡准具体的行动时间。以免双方配合不上。
在信件的最后,他再三叮嘱王初一,剿匪行动要“谨慎”,千万不可冒进。土匪不同于官兵,不但熟悉当地情况,而且往往有极大的人情关系网络,消息比官府灵通的多,要做好保密工作,对没有缴纳人质或者人质的“份量”不够的当地留用人员和地方缙绅要保持警惕。
王初一接到回信,颇感振奋,当即召集了本地的几名归化民干部还有彭安寿,讨论具体的行动方案。
以“招安”为名诱捕匪首,这也算是地方官的传统做法。彭寿安自己虽然没机会干过,但是听过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一手也确实铲除了不少土匪和地方豪强。
“意见我是没有,只要县长下令,我们中队一定坚决执行。”国民军中队的中队长说道,“只是我们的兵力不足,就算全中队出动也只有不到一百人,大崀圩和青莲圩这两个地方都是集镇,有围墙,住户商户也不少,地形相当复杂,如果要强攻我们是拿得下来的,问题以我们的兵力只能一家一家的攻。不论谁先谁后,损失大约都不会小,攻打第二个地方的时候恐怕会力不从心。”
“所以要奇袭啊。”王初一说,“我们一举拿下匪首,他们就群龙无首了。再来一个突袭,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再说黄首长会派山地连来支援我们――你不用担心兵力不足。”
听说有正规军支援,中队长明显松了一口气:“我没有要问得了。我这就安排人去侦察。”
“侦察的事情,我看你们中队不行,”另一个归化民干部说道,“我们都是外路口音,一张嘴就露馅了――突然来个外地人,他们能不怀疑?最好是本地的。”
“本地的却不好找。除了永化的瑶民,我们在本地没有招过兵……”
“可以招几个本地的积极分子,和土匪有血债的。”
彭寿安轻咳了一声,打断了他们的争论:“这且不论,既是招安,就要做出招安的意思来。此二人在县内颇有人脉。老爷不妨先召一其信赖之人,许以重赏,令他前去游说――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自古光棍心眼多,土匪的心眼更多――土匪无论战力、战意、武器,往往都不如官兵,在农村往往又面临战斗力较强乡勇的围剿。所以匪首和骨干多半都市极其多疑的,不但狡兔三窟,甚至一夜三迁。非如此不可能活动上几十年。而这两家都是世代为匪,虽说他们已经豪强化,但是多疑是早就刻在骨子里的。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408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