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大朝会(1/3)

“廷尉府来人要抽调南阳郡、南郡……五郡文书!”

闻看守秦国治下各地卷宗的行署官员禀报之言,正处理政务的王绾为之好奇。

廷尉府调阅诸郡卷宗,自然不是什么大事,那些卷宗并没有太大秘密,按照卷宗归档要求。

涉及秦国核心隐秘的一般都储藏在咸阳宫内,国府这里的卷宗相对一般,各大行署都可以借阅。

前提,备案!

若是不备案,直接前往借阅,那是不可能的。

“是!”

那人颔首。

廷尉府的人已经在等待了。

只要相邦在文书上签字,便是可以持令调阅卷宗了,以往都是很简单的,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阻碍。

“只有那五郡的卷宗,没有其他地方的?”

王绾接过廷尉府的文书,阅览一眼,是李斯的字迹,秦廷之内,论书法之美,李斯绝对排的上。

故而,也可清晰辨认。

一边随意问着,一边落下批示。

自然不会拒绝。

却是……这个时候,廷尉府调阅五郡卷宗?

王绾有些狐疑,五郡之中,南阳郡最为富庶,其次便是蜀郡等四郡,李斯这个时候调阅五郡文书。

莫不是……心有所感,执笔的动作微微一滞。

想了想,还是落笔下去,落下印记。

“去吧。”

“卷宗备案,三日内送回,若有缺少或者损坏,按照秦法处理。”

将批示好的文书递过去,同时嘱咐着。

“是,大人!”

那人接过文书,为之一礼,便是离去。

“传我令,将自武真侯总管督辖四郡以后的所有同咸阳往来文书调出。”

目视那人离去,王绾召过贴身长史官。

“武真侯总管督辖四郡以后的文书?”

“大人,武真侯位高权重,他所传至咸阳的有些文书存档在咸阳宫,并不在国府,国府这里并不多。”

那长史官迟疑道。

根据文书卷宗的储存规则,一般事情越位重要、职位越高之人、爵位越高之人……的文书储存时间会更久,也更加的隐秘。

武真侯乃是侯爵之位。

根据自己所知,国府这里同武真侯相连的文书,只有部分罢了,还是很小的一部分。

咸阳宫那里的文书才是比较多,而且基本上都是隐秘至极的重要文书。

“无妨,既然国府这里的文书不多,那就将武真侯在国府内的留存文书全部取出,置于书房,我待会阅览。”

王绾摆摆手。

这个决定也是临时而为,廷尉府李斯这般举动,应该也是那般,他倒是动作挺快,自己也想要看看。

万世功业!

若有可能,自当立下。

无论如何,自己是不会放弃的。

何况从大王对于山东诸地的安排来看,也没有特别的倾向,纵然偏向于李斯些,也没有偏听偏信。

“喏!”

即如此,事情就相当简单了。

长史官语落,快步离去。

******

“嗯。”

“李斯之才,一直显耀。”

“他所言……同相邦所言,相差不多。”

“秦国眼下的事情繁多,可无论如何繁多,总该有一个先后轻重的。”

“考功司于军中军将功劳、中枢重臣功劳、田亩庶人功劳,这是蒙毅你在负责?”

酉时初。

周清仍旧在咸阳宫兴乐宫偏殿,如蒙毅所言,的确在宴饮,却非盛大的宴饮,不过尚食坊送来的十多道菜色罢了,再添加一些酒水。

就成了。

再说了,如今的偏殿内,书架林立,空间不显,也不可能摆下盛大宴席。

蒙毅归来之前,周清同王兄一直在商讨一些隐秘之事。

蒙毅归来之后,则是落下那些文书之上。

针对那些文书,给予一一的过目,给予一一的评价,大体之上,李斯先上来的十卷详述都不错。

就是周清也没有将其大改,就是将其简单的推进完善一些。

比如《治国图治十论》中,有着关于典章诸事的进一步论述,论述其中的细节,商讨更为具体的君号、国号、崭新的庙堂朝政礼仪之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