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首场胜利(2/5)
当朝有制度演变和礼节时。创办学校书郎,管理学校图书,出版文集。
馆长一位,有校书郎二人,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凡学生教授、考试,如国子之制。
有学生三十八人,令史二人,楷书十二人,供进笔二人,典书二人,拓书手三人,笔匠三人,熟纸装潢匠八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
馆内学生是从王室和当朝高级官员中录取。”
老者见这少年对答如流,果然有几分高等学府的才学气质,心里已经确认这人至少不是逃犯;
而刚才自己所问的这些问题,一般的乡野之人,哪能知晓这些呢,那个逃犯又具备这样的学识呢?
这不是还有第三个问题还没有问嘛,于是急不可耐的又问出了第三个问题:
“公子博学,如此年轻却有这等才学,实属罕见啊,可公子师承哪位夫子啊?”
少年一听这不是问自己大学老师是谁吗?这老头知道的还不少;
虽然没有过于探究文学论著,一直是问学校,学校配置,授课老师,看样子这位老者对大学很感兴趣啊,但是自己老师是谁呢?
这个可不能乱说,当值的馆内老师,怎么也得说几位出来,要不然老者誓不罢休啊!
“回老先生,学生惭愧,师从与甘于老师从学天文、拜读老师的《甘于星经》学习天象,拜学曲衡老师,学了历法、水利和数学,也向夏虹老师学习文学;
不过这些老师目前已经不在当值,退隐归乡,或者赋闲在家不再授学”
老者听到这几个老师名号,犹如惊雷醒脑;
这几位老师均是当朝名师,甘于是先帝的天文老师,前几年已经皈依返乡了,曲衡、夏虹也和甘于齐名;
这少年如此年轻,就出于名师授学,学识和气质也十分相符,不由得钦佩和信服眼前少年,但是忍不住还是问了一句:
“公子真是师出名门,果然不愧是我朝难得的文曲之才啊,想必为父也是当朝高官,国之砥柱,可否能告知一下呢”
少年一听,这老头不是说好问三个问题嘛,难道古人也不讲信用,现在又刨根问底查户口,好,那我就断了你查户口的茬:
“希老先生,为父并未当朝为官,目前也就从事商贾之道,辛享祖父福荫,才进的昭文馆求学数年而已,惭愧、惭愧”
“哦,原来公子父亲从商,那想必也是商行天下,财路恒通”说完转过身对着身后的众人说道:
“大家都散去吧,这少年的确学识高博,侍郎身份不假,可老并没有骗大家”
众人通过这一问一答的现场观摩,也不由得相信,老可家少年的确不简单,只不过没想到,在一个村住了一辈子的老可,既然还有这样一位远房亲戚,以后老可肯定有好日子要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